分卷阅读33(1 / 1)
活不下去,怎么能算进穷人里的民欠,脑子进水了吗? 四阿哥看完后气得两眼发黑,平日再是稳重都想要破口大骂。 最坑爹的是白墙最后还添上几行字:“这也是弘历说的,暂时从江南开始,然后推广到全国。” 所以这混账政策从江南开始,然后全国的贪官都能免了? 贪官搜刮的是民脂民膏,甚至可能是原本要去国库的钱,还免了,脑子不好了吗? 四阿哥这辈子最痛恨的就是这些跟国库抢钱的贪官,恨不得把他们的手都给剁了。 偏偏他的儿子反而同情贪官,要放贪官一条生路,简直莫名其妙! 这不是有人从自己荷包里偷钱,弘历不但不怪罪还纵容他们继续,多偷点自己还更高兴了? 思及此,四阿哥直接气醒了! 四阿哥睁开眼发现自己趴在书房的桌上睡着了,起来气得心口疼脖子也疼,感觉心情更不美好了。 苏培盛听见声响进来,见四阿哥黑沉着一张脸,小心翼翼问道:“主子,夜深了,可要安寝?” 四阿哥这时候哪里睡得着,尤其脑海中还响起了熟悉的呆板声线:“新任务开启,为弘历挑选合适的启蒙先生。” 不知为何,他总感觉这道没什么感情的声线今天带着点嘲讽。 刚在梦中给自己看了弘历长大后说的几句话,然后把四阿哥活生生气醒了,就要让他给弘历选名师了? 还要怎么选,这还需要想吗? 作者有话要说: 那两段话确实是弘历登基后说的,贪官免掉欠款这个政策也从江南推广到全国了,摊手~~ 今天有点短小,明天入v啦,会有很多更新掉落,要多多支持呀! 预收也来看看:《九福晋是吞金兽》《团宠六阿哥》,喜欢的来收一收嘛,挨个么!=。= 第22章 三更合一 四阿哥闭了闭眼,很快在心里做了决定:“给弘历的启蒙老师就定下罗荣,让他尽早住进来开始上课。” 苏培盛有些意外,还以为四阿哥会定下年纪更大一点的那位先生,没想到会选了最为严格的一位。 不过也是,另外那位先生虽然学识不错,年纪却太大了,教不了几年。 罗荣就不一样,要年轻一些,还能教导小阿哥多几年。 不必四阿哥多吩咐,苏培盛就已经打点起来,收拾出新院子,就挨着邓大夫不远。 不过这院子要大一些,前头是专门给小阿哥上门的地方,不能小了,还得宽敞亮堂。 后边就让先生住着,上课也方便。 罗荣也是带着夫人一起过来,膝下的儿子早就年纪大了,成亲了,并没有住在一块儿了。 钮钴禄格格第二天才知晓四阿哥定下的先生,有些意外却心里十分满意。 毕竟严师出高徒,先生严格点也没什么,只要弘历能成才就好! 叶珂知道后也有些诧异,之前她以为四阿哥给弘历找个启蒙先生,年纪大有耐心,学识不差就行了,如今只觉得四阿哥的心简直是海底针。 罗荣这人做事一板一眼,板着脸不爱笑,跟四阿哥有的一比,难怪他会选此人做弘历的先生。 他给弘历还定下了作息表格,当然不至于让不到三岁的弘历跟弘晖一样天不亮就起来。 而是按照弘历以往的作息,起来后把时间分成几大块,分别做什么。 是读书,应该说是听书,听罗荣给弘历念一念书。 要是弘历表现得好,罗荣就会给他休息的时候说一两个故事,都是警醒人的小故事。 罗荣虽然严肃,但是说故事却尤为出色,弘历听得津津有味,自然都记住了。 这也是四阿哥特意要求的,罗荣就从书里找到一些比较有趣的小故事,不然直接说教,弘历年纪那么小压根不能理解。 还不如用故事让他记住,长大一点后就能恍然大悟,明白如何做人处事了。 叶珂感觉不愧是四阿哥,选的先生就是合适,特别会教小孩子! 她耳边也传来任务完成的“叮”一声,才知道为弘历选先生原来是系统派送的任务。 也难怪四阿哥忽然就想给弘历选个先生,原来是这个缘故! 叶珂熟门熟路把奖励的1点加在四阿哥的体质上,比起哪样都不需要加的弘历,四阿哥就要更需要一些! 听见又加在自己身上的提醒,四阿哥已经见怪不怪了。 不过他心里排除了钮钴禄格格,毕竟弘历是她的亲儿子,比起四阿哥,如果是她,不可能不把点数加到弘历头上。 那么就剩下耿格格了? 然而四阿哥派人盯着耿格格,并没有发现任何端倪。 耿格格平日除了照顾弘昼,也就去关系还不错的钮钴禄格格那边串串门聊聊天,就再也没别的了。 又或者她太懂得遮掩,身边人都没能看出问题来? 四阿哥这会儿听着苏培盛仔细说了罗荣如何教导弘历,心下还算满意。 如此一来,弘历以后就不会再说那种混账话了! 等他年纪再大一点就可以开始学算数,算数学好了,就会知道国库里的钱不是无中生有了! 如今男子很少管着内务,更不怎么会看账。 但是四阿哥在户部当差一段时间,对账本极为熟悉。 哪怕不经常看账,也该心里有数才行。 不然弘历长大后当家做主,成婚有了妻子,平日就只知道挥霍,不清楚柴米油盐,然后成了指责妻子不会管账的混账吗? 四阿哥皱着眉头,琢磨孩子们对钱可能都没有多少概念。 他身为阿哥,养一大家子,不算奢侈,但是让他们吃的好穿的暖还是可以的。 孩子们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厨房采买这种事压根不清楚,身上穿的衣料只会是最好的,入口的东西也是如此。 得让他们明白钱的价值,却又不能眼睛只盯着钱。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是万万不能。 如何生财有道,却又不能钻进钱窟窿里面,这都是学问了。 四阿哥想了不少,后来还跟叶珂私下叹道:“没想到养育孩子,尤其让他们成才如此之难,要操心的事实在不少。” 他稍微能明白康熙这些年把自己这些兄弟都养得如此优秀,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了。 小时候得担心孩子生病夭折,长大点要操心学习读书骑射,再大点要琢磨娶亲之事,想着给孩子选个合适又优秀的媳妇,再长大点还要担忧孩子有没被身边人带歪了。 再后来孩子更大了,开始领差事了,那就更要操心。 怕孩子做得不够周全,怕孩子被骗了掉坑里了,怕孩子搞砸后心灰意冷,更怕孩子轻易成功后就骄傲自满。 叶珂听着四阿哥老父亲一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