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备用网站 最新地址 获取最新地址。

分卷阅读32(1 / 1)

堪。 不过这对难兄难弟居然因为功课都一般的事,关系渐渐好了起来。 只是他们发现弘晖原本稀烂的箭术竟然进步神速,就连武师傅都开始称赞的时候,两人就更苦了。 大阿哥和三阿哥在箭术上都是一流的,尤其三阿哥更胜一筹。 如今两人的儿子居然比不上箭术稀烂的四阿哥长子,这说出去他们不要面子的吗? 大阿哥和三阿哥都决定亲自上手给自家儿子私下加课,为了能让他们的箭术更好。 不然功课比不上弘晖,连箭术都渐渐比不上,那怎么行! 作者有话要说: 一对难兄难弟~ 第21章 培养 四阿哥在书房里头,对面站着的是三头身的弘历。 他正摇头晃脑背诵刚才四阿哥念的诗句,一字不落都背了出来。 四阿哥最近忽然发现,这个儿子居然是过目不忘,看过听过就能记住。 哪怕弘历不清楚诗句的意思,也能背诵得一字不差,这就让四阿哥十分高兴了。 毕竟哪个当阿玛的不喜欢聪明的儿子呢! 四阿哥考校了几天,确认弘历十分聪明,就琢磨着提早点跟康熙说一声,让这个儿子五岁的时候就进尚书房读书。 他这么聪明,不早点读书不就耽误了吗? 四阿哥考校完,想着是不是提早请个先生进来给弘历说说。 不然就钮钴禄格格偶尔念几句诗,她读书也不多,把孩子教歪了就麻烦,还不如请个先生按部就班念一念,也不让写字,而是让弘历多背诵。 等正式读书的时候,弘历也就要轻松得多了。 叶珂知道后不由咂舌,弘历这才两岁多,这么早读书也太不人道了吧! 卷王四阿哥这么早就开始卷儿子了吗,哪怕这儿子还不到三岁! 叶珂心有戚戚然,想着要不要劝一下四阿哥,不过钮钴禄格格就十分激动,满口答应下来。 亲妈巴不得儿子早点上学,她就不好拦着。 反正四阿哥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卷儿子估计浑身难受,就让他忙起来得了! 只是给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启蒙,启蒙先生的学问不需要特别好,差不多就可以了,但是人品不能差,对学问的态度也要端正。 这样一来,外边的西席选来选去,四阿哥都不大满意。 他请了不少私塾有点名气的先生到府里见面,消息很快就传到其他阿哥耳中。 阿哥们感觉不可思议,四阿哥这么卷的吗? 尚书房上课还不够,另外还给弘晖请先生开小灶补课? 其他小阿哥知道后都要哭了,求放过啊,他们要卷不动了! 好在他们后来得知,四阿哥要请的先生不是给弘晖,而是给三儿子弘历启蒙的,才稍微松口气……才怪! 阿哥们掐指一算,弘历还不到三岁,四阿哥这就请人给他启蒙是不是太离谱了一点? 再后来听说弘历这儿子过目不忘,让四阿哥十分欢喜,就想着请人给他念念书当做启蒙,免得听了什么不该听的记住就麻烦了。 这样一来,其他阿哥也能明白四阿哥一片慈父之心,就怕儿子长歪了,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四贝勒要给儿子选启蒙先生的事一传开,登门来自荐的人越发多了。 但是四阿哥却私下跟叶珂抱怨道:“这些人自荐的时候说得不错,还以为学问可以,可是我仔细一问,却是一问三不知。” 虽然叶珂对四书五经并不熟悉,却也知道四阿哥这话有点水分了。 四阿哥的学问哪怕不是阿哥当中最顶尖的,却是接受皇家教育长大,比起外头的人自然要更好。 学问这个东西需要钻研,学海无涯,也得有资料书才行。 宫中藏书阁囊括了五湖四海的书籍,还有很多宫外没有的孤本。 所以阿哥们知道的比外边的人自然多了,这些先生出身已经不错了,有的人还游学了数年,见识都不错,但是跟四阿哥依旧无法比,他也就看不上了。 这样比较下去,先生们就没有适合的,四阿哥也头疼。 不过怕叶珂误会,四阿哥也跟她透底道:“弘历很聪明,天赋也好,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好好教,很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我想着以后弘历能够好好辅助弘晖,成为弘晖的左膀右臂,就不能长歪了,给弘晖拖后腿。” 别是叶珂以为四阿哥想好好培养弘历,就是不满意弘晖这个继承人。 反而四阿哥很满意弘晖这个上进又刻苦的嫡长子,更想着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最后还是十三阿哥知道后,给四阿哥推荐了两个西席的人选。 一个年纪大一些,胜在脾气温和有耐性,最适合教导年纪小的孩子,在私塾已经教了几十年,口碑极好,人人夸赞。 一个年纪小上几岁,就要严厉得多,品行不错,最重规矩。且严师出高徒,也小有名气。 当晚四阿哥正琢磨着该选谁,不知不觉睡着了,隔了好久又再次看见了那面白墙。 白墙上的黑字慢慢浮现了几句话:“天地生财止有此数,不散于下,则聚于上!” 意思就是天下的财产是有定数的,如果不在民间,那么就是在国库。 四阿哥看完心里惊讶,这什么狗屁玩意儿! 不说天下财富会不会自动长腿跑到国库去,就是国库的钱难道源源不绝吗,钱会自个生钱? 简直是无稽之谈,胡说八道! 每年税收会进国库,但是国库的支出也相当可观。 毕竟不是每年都风调雨顺,哪里旱灾了,地震了,洪水了,都需要拨救灾银子。 另外河道需要修,不然雨一下多了就容易发洪水,淹没沿岸的村庄和田地,造成莫大的损失。 所以河道哪怕耗费巨大,还要费好几年功夫去修,却也必须修了。 再就是哪个地方遭灾了,还得免税收至少三五年,给当地恢复的时间。 如此一来收入少了,支出却没少,出去的钱难道还会自动回来一倍吗? 四阿哥刚骂完,就见白墙又浮现了一行黑字:“这是弘历说的。” 他余下要骂的话就噎在嗓子眼,一时不知道要继续骂还是咽下去! 弘历长大后怎么会说出这样的混账话来? 明明他过目不忘,瞧着挺聪明的,算数居然没学好,不会算账吗? 白墙还不打算放过四阿哥,又浮现出黑字来:“从此江南积欠钱粮,亦著照民欠例宽免。” 这说的是江南那些贪官搜刮走的钱,可以按照穷人欠的“民欠”办。 换言之,就是全部都能免掉啦! 民欠这个原本是为了免掉穷人的欠债,让他们能够活下去。 但是换做贪官这里,他们手里的钱一辈子都快花不完了,哪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