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6(1 / 1)
官员并不是最终的主事者,由他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说给汗阿玛听将会更好。 “保成觉得报纸不值得推行?”康熙听到胤礽对报纸的评价,神情也变了一瞬,这报纸上的内容基本算是让他一手敲定的,上面的文章锦绣繁华,可令天下举子反复读之,为何不值得发行。 胤礽在回宫面见康熙之前,特意去小娜空间中查阅了一番报纸的分类。 报纸是令人休闲时候的阅读,并不在学习的范畴之内,胤礽很快就搜出了内容。 什么日报,晨报,周报,地方报,娱乐报,农业报…… 多种多样,也让胤礽面对康熙时,更有无可言。 “汗阿玛之所将报纸定价如此低廉,不就是想让报纸进入到家家户户吗?” “令当地官员每月专程有一天为百姓们讲解报纸上的内容,无非就是想要让百姓听从我大清的指令教诲,但百姓们每日忙碌耕种,且大都一字不识,即便是府学官学特意命人宣讲,让百姓们前去旁听。” “百姓们在得知报纸上的内容于自己无益之后,便会觉得听府学讲报纸不过是浪费时间,不如在地中忙碌,时间久了让府学宣讲报纸内容给百姓,不过是一句空话,又何来令百姓们亲近大清?” “儿臣认为如今这报纸上的锦绣文章确实很好,但能够读懂这些文章都是识字之人,如此报纸的发行并不能长久。” “报纸上的内容应该更加丰富一些,可以在报纸上专门开辟一个板块,令有经验的农人匠人讲述自己的经验,若是这经验能够登上报纸,为更多人知晓,则提供经验之人可以得到朝廷嘉奖。” “如此这些经验不仅可以为所有百姓们都知晓,也可以让汗阿玛有人可用。” “且除了百姓们的生活经验和锦绣文章之外,儿子认为报纸上还可以另有一个板块刊登民俗故事。”胤礽想起自己最初跟随小娜学习拼音的时候。 小娜便是用让他自己看新奇的故事为由,让他学习了很多不认识的字,且进度很快。 如此这个办法用在报纸上,吸引百姓们的好奇心也未尝不可。 不过报纸上刊登民俗故事到底是个不务正业的事情,胤礽虽然说了出来,但并没有把握。 康熙拿着手中的报纸,一字一句思考着胤礽方才之语。 “保成,你对未来的大清还有何种想法?亦或者说在保成的想法中,大清会变成何种模样?”康熙将胤礽招近身前,第一次主动询问了胤礽的计划。 第40章 “大清会变成何种模样?”胤礽将康熙的问题,仔细在自己的脑子中过了一遍,一时间有些不知道怎么张口。 康熙倒也不急,胤礽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为民考虑之事,并且大有可为。 胤礽自小长在紫禁城中,对于外界的百姓并不了解,能够以六岁之龄,一直站在百姓的角度上思考,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情。 康熙没有可以引导胤礽思考这件事情,那唯一一个有可能的就是胤礽那位奇奇怪怪的老师。 康熙不知这位老师到底来自何方,至此每次教导胤礽时总有新奇之物,新奇之言,康熙不止一次有过好奇心,想要一睹胤礽老师的真容。 但胤礽似乎对那位老师并不能多言,只能从偶尔的教学中窥探一番这位老师的为人。 这位老师在教学中十分重视科学和民心,所以才会让胤礽也变得如此。 “儿子希望大清的世界也能够像老师展现的那般,男女皆可读书,每个百姓都能够吃饱喝足,顿顿有肉,军队武器装备精良,军民一家亲,让百姓们冤仇有路可申,大清的人口越来越多,越来越繁华。”胤礽想起自己这几日在电视剧中所看到的内容,越说越激动。 只是许多东西对着康熙不好解释,只能尽力克制自己的想法。 “保成下一步想要做什么?”康熙揉了揉胤礽的头,温声询问。 现如今的大清虽说京都看起来一片太平,但内里暗流涌动,征战不断,满汉蒙三族的关系更是微妙不可言,他身为帝王学习儒家学说,不忘满族传统,又不能被蒙古贵族钳制,时刻都在平衡三方势力。 “想要百姓们吃饱喝足,能够让百姓们的餐桌上顿顿有肉有菜,让家中幼儿人人知晓读书识字的好处。”胤礽想起自己今日在城外听到的故事,说话的语气很是坚定。 “身为太子,朕愿你永远不忘今日之言。”康熙微微一笑,对胤礽的赞赏又高了两分,有这样的太子,他大清定然会变成最强的模样。 路不拾遗,民风开化,百姓和乐,这是他身为帝王最想要做的事情。 “你今日对报纸的提议很是有用,奔波一日想来是累了,明日去慈宁宫好好陪陪你乌库妈妈,后日便去尚书房认真跟随老师们读书。” “我知保成现如今心有大计,但老师们的教诲不可忘。” 康熙虽然知道自己即便现在询问胤礽应该如何增强国力,如何提高粮食产量,胤礽不出第二日便能够为自己找出办法。 但看着胤礽还不足自己胸口的身高,康熙还是忍不住有些反思自己。 “朕是你的阿玛,若是有什么困惑便来寻朕。”康熙牵着胤礽的手回到毓庆宫,看到胤礽再次安稳入睡之后,才悄悄离开。 康熙继续回到南书房批阅奏折,而胤礽身体虽然已经陷入熟睡,但其实早已在小娜空间之中与其交流。 胤礽仔细回忆了自己这些日子做的事情,虽然瞧着忙碌,想法接连提出,但其实有许多都不曾落到实处,总有一种奔波忙碌,但却始终不得其法的感觉。 胤礽再次要求小娜结束他的暑假,让他可以继续学习。 但小娜并不同意,胤礽的课程与同龄人相比已经很快了,小娜的程序制定,不允许胤礽再次将更多的课业加到自己身上。 胤礽想要学习的愿望没能被满足,但因为今日康熙的问话,此时的心思也不在玩乐之上,索性开始询问小娜对自己的学习规划。 小娜说自己读完了六年的小学教育,接下来还有三年初中,三年高中,但之后是什么样的流程胤礽暂且不知晓。 这属于胤礽学习之外应该了解的范畴,小娜特意细细讲解一番。 高中时候因为课业繁重,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科之外,令择三门学科,之后则是大学,根据高中所学内容,又可以具体选择。 什么文化,经济,农业,金融,国防…… 胤礽听着又一一动起笔记了下来,对于小娜而言这些不过是大学生到时候应该学习的内容,但对于胤礽而言这是他日后想要改变大清的基础。 小娜所搜出来的许多东西,大清都是没有的,胤礽想要在大清一步步构建出来,至于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