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5(1 / 1)
说不是面黄肌瘦,但是同内城是万万不能相比的。 胤礽将所有的摊子都逛了一边,最终在另外一条街道上找到了与自己同龄的小孩。 他严禁索额图再亦步亦趋跟随自己,而是跑上前去主动同那些孩子打成一片。 那几个孩子虽然看着胤礽面生,但都被胤礽以从江南投奔亲戚而来的由头忽悠过去,很快热情邀请胤礽加入自己的玩耍队伍。 而胤礽此时也抓住机会,询问这些同一样大的孩子们关读书的想法。 这一次胤礽听到了不一样的答案,但是又没有多少不一样。 “读书,我爹娘都不曾说过,我听说读书特别废银钱,隔壁家的老三原本因为家中父亲找了个好活计,家中有了银钱可以去读书,但不过学了半年,家中便不允许再去了。” “听说是家中大哥娶了嫂嫂,老三读书花钱越来越多,私塾里的先生说老三与做文章一途上毫无天赋,反倒每日对着算术痴迷不已,这样读下去也没意思。” “老三倒是想要继续读,但家里本身就没什么钱,他嫂子又去私塾先生那里闹了一场,就这么被私塾先生赶了出来。” “老三自从读书后便一直匆匆忙忙,不再同我们一起玩耍,如今从私塾出来更是沉默,听说前些日子准备去酒楼中当个算账的活计,但始终没能找到。” “我们这里的铺子哪个需要专门算账的伙计?这应该去内城的。” 众人一言一语将老三的境况说个清楚。 胤礽一直在静默听着,没有出声打断,心中也在不停比较着现如今的外城和自己最初见到的外城到底有何进步之处。 索额图连同仆人在不远处候着,整个人都提心吊胆,恨不得冲进这些人群之中将胤礽抱出来,好在他知道分寸,虽然焦虑,但仍旧没有贸然行动,而是等着胤礽自己回来。 “三叔姥爷。”胤礽同方才几个孩子告别之后,脸上的神色有些沉重。 “殿下有何吩咐?”索额图弯下腰,没有再喊胤礽的名字。 两人最终还是走入了方才的酒楼,要了包间之后,让所有人悉数退下。 “三叔姥爷,你不是说玻璃让国库的银子增长了许多吗?”胤礽的眉头皱了起来。 在胤礽最初的想法之中,国库的富有,代表着朝中有更多钱去帮扶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可是如今一年过去,内城的玻璃生意如火如荼,但赚到的钱,似乎并没有给外城的百姓们带来丝毫的好处。 百姓们仍旧是一年前的模样,且内城之中家家户户都已经安装上了玻璃,如今又在争抢着全身镜。 但是外城似乎是一潭死水,与他一样的孩童们,说起读书仍旧是遥不可及的模样,最大的梦想仍旧是吃饱喝足,不再饿肚子。 听到胤礽的疑问,索额图立马保证自己的忠心。 玻璃工坊他虽是管事推广之人,但其中银钱并不敢贪污,悉数归入国库,并未私藏在自己的腰包之中。 “那是为何?玻璃已经足够赚钱,为何对于普通百姓们毫无益处?” 索额图窥探着胤礽的神色,看他是真的困惑,而并非在言语间试探他,才大胆起来,畅所欲言。 玻璃为新奇之物,造价昂贵,这就注定了玻璃只能是富商贵族们的产物,同普通百姓们没有半毛钱关系,即便是国库增益,但如今大清军队还在不断支出,因此国库之中其实银钱并不充足。 况且即便国库充足,也没有给百姓们送钱的道理。 而百姓们现如今的愿望是吃饱喝足,玻璃对于普通百姓并无益处,只会觉得是平常而无用的奢侈品。 “所以想要改变百姓们的生活,粮食才是重中之重。”胤礽低头沉思,看着桌面上的五菜一汤,再次恍然大悟。 以前是他魔障了,吃饱喝足乃是最普通的愿望,他一直在跟随小娜学习科技,但科学研究一向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便是胤礽也无法改变研发进程。 因此胤礽虽然一直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事情,但这些事情最初受益都是清朝原有的贵族和富商,而并非底层的百姓。 “多谢三叔姥爷点醒。”胤礽对着索额图行了一个师生的礼节,“孤身为太子从不会因为衣食住行而忧虑,但普通百姓们却会因为这些而考虑。” “科技的发展固然能够惠及百姓,但由于时间过长,对于百姓们并不是最优的选择,只有粮食才是重中之重。” “孤能够随便坐在酒楼之中点上五菜一汤,因为不感兴趣而一口不吃,但外城的百姓们去可能因为其中一盘菜而辛苦劳作,不舍得张口而食。” “三叔姥爷此番带着孤来此,对孤而言确实益处很大。”若不是因为尚且在宫外,且小娜切断了他的学习通道,胤礽恨不得现在就闭眼进入小娜空间查阅另粮食增产的资料。 胤礽从外城之中带着诸多收获而归,并没有忘记康熙答应放他出宫时所说的任务。 翰林院中的官员们早已经收到了太子要来查阅报纸的消息,负责编制报纸的几人聚到一起兢兢业业等待太子的到来。 翰林院将报纸大致分为了四块,这四块之中一共刊登了三篇文章,其中一篇为汗阿玛所做,另外三篇则是朝中大臣所做。 汗阿玛的文章主旨是忧民之忧,另外三位大臣的文章吹嘘汗阿玛现有的功绩。 这四篇文章文采上佳,其中语句能够让人反复回味,胤礽初读之时便被吸引了,但将四篇文章全都看完之后却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敢问诸位大人,除了这四篇,可还有旁的文章?”胤礽觉得这报纸发行的内容似乎同自己想象中的有诸多不同,但是到底哪里不同,胤礽一时间又说不出来,只以为是文章的问题。 但等到他将翰林院搜集的所有文章都看完,皱起的眉头依旧没有松开。 几位聚在胤礽面前的翰林院官员,看着胤礽有些不悦的脸庞,更是战战兢兢,试图向一直站在胤礽身后的索额图求助,但是索额图像是眼盲心瞎一般,丝毫都不肯张口。 “太子殿下可是有不妥之处?”翰林院的官员终究是抵不过这样的沉默氛围,主动开口询问。 这期报纸的发行定位下个月初一,若是此番报纸不行,他们尚且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可以改。 但太子的沉默不语,脸色不佳,实在是让他们压力很大。 毕竟报纸一物,第一次出现,若是做好了他们几人的名字自然能够千秋万代流传,若是做不好,一个不慎还有可能丢了性命,所有人此时都是惴惴不安的。 胤礽将报纸收了起来,“这报纸孤先行带回去给汗阿玛看。” 胤礽觉得这报纸不对劲,这样的报纸即便是发行出来似乎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但翰林院的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