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9(1 / 1)
毕竟宜嫔要是又哭又喊的,不说费力气,还劝不动的样子,那郭珍珠就要担心了。 如今里边静悄悄的,要么宜嫔还没开始,要么就是听劝省力气来生孩子,而且还算顺利,不然林嬷嬷该出来报信了。 皇帝见郭珍珠有点心不在焉的,不由看了她一眼道:“你刚才看着朕欲言又止的样子,怎么还担心朕觉得宜嫔提前生孩子,打断了朕的议事?” 郭珍珠苦笑道:“真是什么都瞒不住皇上。” 皇帝摇摇头道:“朕反倒觉得是好事,今天朕看了各处送来的伤亡人数,只感觉心里沉甸甸的。” 要养活那么多百姓不容易,但是一场地动就轻易取走了不少百姓的性命。 皇帝看到了很多亡故的人数,人命都归于这些数字,心情越发沉重。 但是这时候,宜嫔却发动了。 地动夺走了太多人的性命,让皇帝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的时候,上天却又在这个时候要给他送来一个新的孩子。 如果这个孩子平平安安出生,是不是代表上天并没有发怒,他这个皇帝也没有做错任何事? 所以皇帝安排妥当后,就撇下御书房的朝臣,亲自赶到永寿宫来守着宜嫔。 郭珍珠也察觉到了,皇帝这两天看了太多的死亡,更想看看新生命的诞生来抚慰自己千疮百孔的心。 确实死亡让人难过,但是一个新的生命降临却叫人欢喜。 里面很快有了动静,玲珑端着一盆血水出来,把郭珍珠吓了一跳,抓着她问道:“妹妹没事吧?” 玲珑摇头道:“稳婆说暂时没问题,奴婢这就送新的热水进去。” 郭珍珠没拦着她忙,只是也坐不住了,站起身来回踱步。 皇帝看着她来回走都看得眼晕了,拉着郭珍珠重新坐下道:“别着急,有稳婆在,外边还有御医在,朕也在,宜嫔不会有事的。” 闻言,郭珍珠胡乱点了下头,却还是放不下心,时不时看着门口的方向。 玲珑出来后交给小明子帮忙倒水,然后小木子去小厨房提着新的热水给她拎进去。 宫人倒是从慌乱中走出来了,开始变得有条不紊起来。 皇帝为了让郭珍珠分心,于是说道:“之前你给起了头捐钱,朕最后只说是老祖宗起的头,遮盖你的功劳了。就怕你从别人那边听见,朕还是亲自告诉你为好。” 听见这话,郭珍珠忙不迭道:“皇上哪里的话,这事臣妾也不要什么功劳,让太皇太后领头是再合适不过了。” 不然她一个小小的嫔率先起头,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后宫那么多大佬在,让她们来比较好,自己就不当这个出头鸟了。 皇帝见郭珍珠果真不介意,于是笑笑道:“朕虽说遮掩了,不过老祖宗也明白这是你的功劳,对你赞不绝口。后宫这边开始了,朝堂不少大臣也跟着捐了,另外宫外的一些商贾亦捐了点,却不多。” “朕想着商贾手里头有钱,却是财不露白,不敢多捐,又不能强来。” 郭珍珠眨眨眼,心里吐槽:皇帝你还想强来,逼着商人捐钱吗? 商人的地位不高,捐得太多就怕被盯上,以后那些钱就要守不住了。 完全不捐吧,皇帝也要不高兴,所以商人就捐一点,不多不少的样子正正好。 看样子皇帝要安置灾民,后边还得震后重建,全都要花钱。 只国库撑着自然不够,大臣和后宫嫔妃也没多少钱,钱最多的自然是这些商贾了,当然要从他们身上想办法。 皇帝又不能许诺别的,比如商人捐多了,就能让他们家里人做官,这跟买官有什么区别? 要他起了这个头,后边被人模仿,那就后患无穷了。 如果别的官员看皇帝这么干,他们私下也这么干,那底下的小官全是买进来的,不能做事,只会压迫百姓。 皇帝离得远,耳目没能覆盖的地方,只怕要被瞒住,那就成了莫大的隐患了。 但是能许诺商人的事也不多,比如皇商就那么几个,再多是不行了。 这些皇商基本都跟朝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是任何一个大商人就能做的。 于是皇帝就头疼起来,要安抚住商人,给他们好处,又不能给得太多了。 在郭珍珠听来,皇帝不想付出太多,却想要商人对他掏心掏肺还掏金银…… 好家伙,这是什么渣男发言! 不过郭珍珠也明白,地震后救人需要烧钱,钱越多,就能救更多的人。 不说埋在地底下的人可能救上来,其他失去家园的百姓吃喝和治伤都需要钱来买米粮和药草。 钱越快到位,后边重建也能更快,这场灾难亦能尽快平息,让百姓能重新恢复原本的生活。 拖得越久,只会引发更多的问题。 郭珍珠也能理解皇帝的难处,想了想就道:“臣妾听说以前乡绅修路之后,会在路边立上石碑,感谢乡绅出钱修路。” 所以商人捐钱,是不是也能在京城立个碑,按照捐款数目的多少,从上到下来,把名字刻上去? 皇帝无法给权,是不是也得给名? 只是立碑而已,又不用给别的好处,对皇帝来说算是最少的付出了。 皇帝双眼一亮,顿时微微点头赞同道:“你这想法很不错,回头朕就跟大臣们商量一下,在哪里立碑为好。” 他低声跟李德全交代,让人先把这个捐钱立碑的消息悄悄传出去。 谁捐的钱最多,那么名字就会在最上边。 相信商人很难抵挡这个诱惑,立碑后,后世多少人能看见,少说百来年。 只要石碑不被人破坏,留下小几百年是没问题的。 后世子孙敬仰自己不说,多少百姓知道他们家族曾为灾民们献上家产,救人积福,功德无量。 加上这石碑还是皇帝亲自下令建的,那就更是面上有光,能吹嘘一辈子的事了! 解决了这件棘手之事,皇帝面上的表情都松动了不少。 想着他今天是来对了,果真跟郭珍珠聊聊,总会有好事发生,这不就 解决了一个问题吗? 郭珍珠只觉得商人可能没试过这种套路,怕是为了捐钱的事要打破头。 谁都想成为石碑上第一个被刻上名字的人,想必这捐献的银钱是一个比一个多,彼此争相恐后给皇帝送钱了。 皇帝这光明正大套路,商人们只怕心甘情愿跳进这坑里头。 不过他们一个得了钱,一个得了名,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里头渐渐有了动静,隐约会听见宜嫔隐忍的呜咽声,玲珑端着血水的盆也渐渐更多了。 郭珍珠不由紧张起来,想着如今只能顺产,就只能宜嫔自个努力了。 好在孩子没折腾宜嫔太久,快子夜的时候就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