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备用网站 最新地址 获取最新地址。

分卷阅读228(1 / 1)

珩将手边折子递给孟跃,除却上奏之人不同,折子内容大同小异。 这些上奏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士族出身。 尽管顾珩和孟跃已经尽力扶持平民出身的官员,然而士族扎根极深,非是轻易能解。除非一次杀尽,连根拔起。 但太平盛世,此法显然不成。 顾珩将奏折合上,烦躁的揉了揉眉心,忽而肩头温热,孟跃靠在顾珩肩头,呵出的热息打在顾珩颈间,也打散了顾珩心头烦躁。 他搂住孟跃,刚要唤声,却听孟跃道:“阿珩,我有一法子,或许可分解士族。” 顾珩眼前一花,孟跃起身而去,裙摆逶迤拖地,华丽威严。 “士族垄断教育,一卷书一千文,若是有注解,更是价格高涨,甚至千金难求。纵平头百姓侥幸入学,又哪来银钱购买更多书籍。未行万里路,未阅万卷书,何谈明悟。” “长此以往,朝廷开设科举,也不过是摆设罢了。” 顾珩起身,“跃跃的意思,是想增设藏书馆?” “不。”孟跃转身,整个人逆着光,掩住她的侧脸,唯有一双眼睛明亮非常,轻声而坚定道:“我是想推广廉价的纸和活字印刷。” 有了纸和活字印刷,书籍传播更广更快,有了纸,平头百姓也能提笔书写。 有学问的人愈多,进入朝堂的平头百姓愈多,士族就不会再是威胁,经年日久,士族不攻而破。 而常规造纸价格居高不下,但她有不常规的,不是吗。 孟跃将自己的打算道来,顾珩脸上的兴奋和欢喜都具象化了,他一把将孟跃抱起,在殿内转了两圈,激动道:“跃跃,你怎么这么聪明啊。” 他忍不住蹦了蹦,孟跃撑着他的肩膀也跟着笑,倏地变了脸色。 顾珩立刻将她放下,“怎么了,是不是晃着了。”他懊恼道:“都怪我,是我不是,这就宣陶娘子和御医。” 孟跃抬手,原是要阻止他,可是胃里一阵翻涌。 一刻钟后,奉御和陶娘子先后为孟跃号脉,皆是喜色。 二人对视一眼,齐齐向奉宁帝和皇后见礼,“恭喜皇后,恭喜陛下,皇后已经有一个半月的身孕了。” 孟跃脑中翁鸣一声,整个人愣在那里,顾珩抱住她,高兴的不知道怎么好。 那一刻,孟跃想了没多,好像又没想。 当初御医道她难孕,她不伤心彷徨是假的,夜深人静时,她也曾想过,若是此生无孕该如何。 可是想到一半,就很难再想下去。 如今孩子来了,她忽然有些无措,她握住顾珩的手,看向奉御和陶素灵,“你们……可号准确了?莫是空欢喜一场。” 奉御道:“皇后若是不信我等,可将太医署御医尽数召来。” 当日太医署的御医被单独隔开,防止串联,而后接连为皇后号脉,结果相同,皇后已有一个半月的身孕。 帝后大喜,赏赐整个太医署和陶娘子。 经过大半天折腾,天上的日头也已经偏西。 孟跃抚摸自己的腹部,那里有一个小生命了。 顾珩俯身将手盖上去,指尖还在微微发颤,“跃跃,我们把这个好消息昭告天下吧。” 这是他和跃跃的孩子,他们的亲生孩子。 顾珩说干就干,当下就要拟诏书,却被孟跃拉住手。 孟跃勉强恢复平静,“阿珩,我有事与你商量。” 暮色四合,明亮的殿内传来争执,但很快又消弭无声。 次日,奉宁帝在金銮殿宣布,他得到一造纸秘法,即日推广。不知是不是百官错觉,总觉陛下言语急切,唯恐说慢了似的。 孟跃无奈的看他一眼,垂眸时,眼里闪过温情笑意。 廉纸一事,从前孟跃就有此意,但那时她无实权,贸然推出廉价纸,不是求财路,反是她的催命符。 哪怕她如今身居后位,想来这廉价纸一处出,今后也要热闹了。 正好这段时间,她退守后宫,避开锋芒,生孕孩儿。 这是孟跃的打算,也是昨晚她与顾珩争执的缘由,最后顾珩嘴上应了,没想到今早顾珩抢先提出造纸,将未来要面临的火力吸引去,用他的法子保护妻儿,怎叫孟跃不动容。 而此时百官还以为陛下的造纸秘法是什么花笺,翘首以待,日子一天天过去,陛下也未有动静。 百官也就忘了此事,反而多次上奏,恳请天子允恭王官职。 奉宁帝拖延不允,双方僵持着。 转眼初夏,京中忽然多了十几个临时书棚,这些书棚不起眼,但很快吸引大量读书人。 因为一般书铺里,一两银子只能买一本寻常的圣贤书,但在这些书棚,一两银子可以买五本圣贤书。 有人怀疑书棚的书,错误混乱,特意与书铺的书比较,全无错漏不说,书棚的书还有大量注解。 消息一出,京都的读书人都沸腾了,士族们也坐不住了。此时再也没有人记挂恭王,纷纷出手探查书棚背后的主人。 没想到查来查去,查到天子身上。 士族们:??? 士族们:!!! 士族出身的官员联络一气,打算对天子发难,上朝后却发现天子身边的位置空了。 皇后不临朝了?!! “皇后有孕,宜休养,暂不临朝。”奉宁帝笑道,连承率先恭贺天子和皇后。落后一步的士族官员,还未质问廉价纸一事,先落了气势。 第156章 奉宁五年,盛夏。 骄阳似火,烁玉流金。热浪将空气都扭曲了,然而长街上人来人往,年轻的学子顶着烈日奔走于各个书肆。不见疲惫,反而精神抖擞,喜笑颜开。 而在这群读书人中间,一名男子身着窄袖杏色圆领衫,下套葛布长裤,脚踩麻线鞋。因着那张盛丽丹灿的脸,于是这寻常的衣裳也变得雅致了。 他甫一进书肆,铺子里的几名读书人迎上来,见礼道:“钟郎。” 钟菁回礼,一人兴奋道:“三日前我与郎见面,钟郎已经收集九册史记,今日来书肆,可是奔着第十册来的?” 书肆内的读书人一下子止了声音,偷偷竖起耳朵。 那可是史记,大几十万字,只有世家大族才有全本,如今一介平民书生竟然收集了九本? 钟菁对此也十分自豪,听得人问,他挺起胸膛,“昨日某已经收集完整,今日来书肆是为了买一本相关书籍,佐证第十册上面的注解。” 什么?! 竟然还有注解!! 此言一出,不亚巨石投湖,惊起一片哗声。 当下就有锦衣书生向钟菁行来,恭恭敬敬向钟菁一礼,“某乃渝州本地徐氏子,家中排行十一,年二十有七,家中略有藏书,亦是爱书。今听闻钟君收集完整史记,心痒难耐,渴望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