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1 / 1)
嘛。”刘管家眼底都是掩不住的喜悦。 “淮郡和东洲隔海相望,难道打的是东洲?” “应该是,淮郡可是王爷的封地呢。” 喻君酌这才想起来,淮王的封地在淮郡。 “嫂嫂,嫂嫂!”成郡王匆匆而来,看上去极为兴奋,“淮郡大捷,你听到消息了吗?” “听到了,传令兵从淮王府门前过的,喊得声音极大。”喻君酌道。 “太好了,我真高兴!”成郡王眼圈有些红,看起来快哭了。 “此前从未听说过淮郡开战,也不知领兵的是谁。”喻君酌道。 大渝朝能征善战的人不是没有,但各自都有职分。此前淮王殉国时,他还担心过南境无人领兵会遇到麻烦,谁知南绍在这个节骨眼换了皇帝,新皇帝一心想和大渝议和。 但南境之围解了,淮郡又是怎么打起来的呢? “不管是谁,总之是个厉害人物。”成郡王道。 “殿下可知,我朝有哪位将军擅长水战?” “还真有一个,从前驻守淮郡的是秦将军,他幼时在船帮长大,后来一直研习水战,颇有成效。可惜后来不幸中了埋伏,殉国了。”成郡王道:“二哥少年时还跟过秦将军一阵子,也算是他的弟子吧。” “你是说,王爷师从过秦将军?” “是啊,我二哥天生就是打仗的料,此番淮郡大捷……” 成郡王话说了一半,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及时收住了口。虽然他心中有一种很强烈的预感,甚至是笃定在淮郡的人定是二哥,但他不敢乱说。 二哥既然要隐瞒此事,定有他的道。 他远在京城帮不上忙便罢,添乱是万万不敢的。 成郡王的话虽然没说完,但喻君酌何等聪明。 这夜临睡前,他也忍不住冒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有没有可能淮王没有死呢?但他很快又觉得这不可能,因为上一世他活到了临近年关,并未听说淮王复活的消息。 大概是日有所思,这晚喻君酌做了个梦。 他梦到原州把淮王的尸体带了回来。 黑漆棺木停在王府院中,喻君酌身上穿着素白麻衣,慢慢走到了棺木旁边。他鼓起勇气朝里头一看,发觉棺木竟是空的。 人呢? 喻君酌不解。 此时一个男人的声音在他背后响起: “怎么,王妃看到本王没死,不高兴吗?” 喻君酌慢慢转头看去,便见面前立着一个身形高大的男人。男人身上穿着红色的喜服,面上带着一个面具,看不清模样。 “你是……” “你的夫君。” 男人上前一步,喻君酌吓得想后退,奈何脊背已经抵在了棺木上,退无可退。喻君酌只觉浑身都被对方强烈的压迫感包裹,心跳得飞快。 “你要做什么?”喻君酌小声问。 “本王要同你圆房。” 喻君酌:!! 第25章 覆上了少年的唇 圆房? 什么是圆房? 人和鬼怎么圆房? 喻君酌脑袋一片空白, 几乎忘了思考。 男人的身体越靠越近,大红的喜服被扯掉,露出了精.壮结实的身体。喻君酌下巴被男人的大手捏住, 整个人像是被定住了一般,一动也不敢动。 随即, 眼前高大的身影骤然俯身,覆上了少年漂亮的薄唇…… “啊!”喻君酌骤然惊醒,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他抬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便觉梦中那粗粝强势的触感仿若真实发生过的一般。 幸好他对于男女之事所知甚少, 更不可能知道两个男人要如何圆房。以他目前的想象力, 能推测出两个人脱.了衣服抱在一起亲.嘴,已经是极限了。 可他又隐约觉得,没那么简单。 喻君酌想起了自己喝梨花白的那晚…… 原州对他做的事情,算是吗? “哥哥, 你怎么了?”周榕小声问道。 “我没事,把你吵醒了吗?”喻君酌伸手拍了拍周榕。 “哥哥, 你是不是做噩梦了?” “哥哥没事, 榕儿不用担心。” 周榕把手从薄毯中伸出来,捏住了喻君酌的耳垂, 一边轻轻摇着一边低声道:“捏捏耳朵,哥哥不怕。” “这是什么?”喻君酌好奇问道。 “榕儿也不知道, 以前我害怕的时候, 父王就会这样。” 喻君酌有些惊讶, 很难想象凶名在外的淮王殿下, 竟会有这样的一面。 淮王常年征战,且战功赫赫,在大渝朝是战神一般的人物。喻君酌想象中的他, 是个高大勇猛的男人,大概就像梦里那样吧……有着很结实的肌肉,和布满了薄茧的大手。 那样的人若捏着小周榕的耳朵哄人,那画面…… 应该挺有趣的。 被周榕这么一打岔,喻君酌后半夜睡得还算安稳。 次日,京城很是热闹。 昨日淮郡告捷的消息,经过一夜的发酵,各种说法铺天盖地。 “据说大渝的水师是突袭了东洲大营。他们选了个大雾天,半夜开着船打到东洲大营时,东洲人还在睡觉呢,很多人都没醒就被砍了脑袋。”刘管家绘声绘色地朝喻君酌和周榕转述自己听来的消息:“据说东洲人的血流到东海,把海水都染红了。” “后来呢?”小周榕忙问。 “后来呀,咱们大渝军一路大胜,直接打到了东洲重镇玉沧。” 喻君酌并不了解东洲的地,不知道这所谓的重镇究竟意味着什么。但大渝军能一举将最擅长水战的东洲大营打得连连败退,想来战况应该很激烈。 “我朝与南绍纠缠了数载,后来王爷殉国,南绍易主,战事才平息。东洲人定然觉得我们无力再战,所以此时正是最松懈的时候。陛下在这个节骨眼让人突袭东洲,实在明智。”喻君酌道。 “王妃所言极是。” “这领兵的主帅是何人?” “这就不知道了,今日刚好休沐,朝臣们恐怕也都蒙在鼓里呢。”昨日传来了捷报是不假,但今日不上朝,百官又不能一个个跑到宫里去问,所以传出来的消息极为有限。 就算是现在外头传的这些,也无从考据真伪。 就这样,整个京城的人艰难熬过了这一日。 次日一早,天尚未大亮,百官便早早到了大殿外,候着上朝。 显然,所有人都对这位领兵的主帅很是好奇。 就连一向躲懒不肯来上朝的成郡王,今日也起了个大早。 “我朝武将不少,但能担当主帅且有如此魄力的,除了从前鲜少有败绩的淮王殿下,就是秦将军和柳将军。但柳将军常年驻守北疆,秦将军数年前便已殉国……此番淮郡一战的主帅,老夫当真是没有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