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8(1 / 1)
部的人,是都立功回来了?” 毕竟十四阿哥这次征战,死伤不多,反而战功赫赫,打了一场打胜仗,还把南洋都收回来了。 哪怕他们之前不喜欢兵部那些人,他们立功了,总不好这时候把人赶出去吧! 四爷却道:“兵部的人大多负伤了,出征回来后一直休息。我已经让兵部侍郎暂代兵部尚书一职,他要做得好就把暂代二字去掉。” 叶珂有些吃惊,这次出征不是说没多少伤亡,他们是怎么负伤的? 总不会是十四阿哥蒙着脸,私下把兵部的人偷偷打一顿,就是让他们回来后不能继续留在兵部吧? 还别说,这种事十四阿哥想必干得出来! 叶珂的表情可能太明显了,四爷看得差点笑出声来:“虽说十四弟有些顽皮,不过周围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他肯定不会亲自对兵部的人动手。” 闻言,叶珂眨眨眼,十四阿哥不是亲自动手,所以让身边人动手了? 四爷继续解释道:“是兵部的人清楚自己不尽快立功,回来后肯定要丢掉官职,所以一个比一个积极。” “当然他们也积极过头了,十四弟让兵部的人不要鲁莽往前冲,他们压根听不进去。” “伤亡那些人当中,基本上都是兵部那些人了。” 他们不立功回来就什么都没了,于是比谁都要勇猛,却是鲁莽了。 十四阿哥不让他们冲,他们非要冲在最前面,还以为是十四阿哥不想让他们立功才阻拦。 十四阿哥难得好心,见兵部的人不听话,也就不管了。 于是大军没什么伤亡,全是兵部这些人把伤亡名额占了,也是无奈了。 伤亡的士兵都有一笔抚恤金,兵部的人也不例外。 可惜出去一半人,回来不到出去的一半,剩下的伤了不能办差。 哪怕想要积极挽留,如今也是有心无力,只能躺在家里养伤了。 叶珂听得有些唏嘘,他们要之前没巴结兵部尚书,跟着他不办正事,也不会在战场上慌慌张张想要立功,反而害了自己。 无论如何,兵部撤掉了原本不干活吃闲饭还不听话的人,换上了一批划算清廉又听话的,在推进士兵交换驻地的事上,进展就比之前顺利多了。 很多底层士兵得知他们在每个驻地不会超过三年,然后就会轮换。 基本上轮换是按照好-坏-好的地方来换,相对公平一些,一个个也就十分高兴。 毕竟谁愿意一直在苦寒之地驻守,还守一辈子,家里人也要跟着吃苦。 没有随军的话,可能半辈子都见不着,甚至可能到死都没能见上面。 士兵苦哈哈,家里人也苦哈哈的,打仗的时候谁能更积极上心呢! 如今驻军轮换,让他们更有盼头,也不必担心自己一辈子都在苦寒之地。 轮换着来,虽说几年一换,起码能缓一缓,士兵们的心情都不错。 加上十四阿哥出征,打了两场胜战,大军的士气就前所未有的高涨起来。 所以在俄国边境因为互市的关系派驻军过去,轮换过去的士兵谁都没有异议。 那边天气寒冷,确实不是个驻守的好地方,不过因为不用一直在那边驻守,所以士兵们没有太大的反感,毕竟过几年就能回来了。 互市已经开启,原本想要建一座城,不过需要的时间太久了,于是暂时只建了几个大院子。 没有多余的装饰,就是结实,能够遮挡风雪。 里面除了常规的互市之外,还建起了拍卖行。 普通互市不用说,就是给一般的商人,货物也是指定的。 俄国的商人也能进货,相当方便。 当然这些商人都需要通过验证才能进互市,一是看他们经商几年,口碑如何,人品如何,二是要知道他们的财力如何。 俄国商人进的都是瓷器、茶叶、咖啡、丝绸等等,交换的货币被四爷规定只能是金银,免得他们用皮毛来换,糊弄不知情的小商人了。 拍卖会上就是少见的奢侈品了,比如玻璃画、玻璃和琉璃摆件、白糖,铁、盐等物是禁止上拍卖会。 拍卖会的目标人群就是俄国的贵族和沙皇,毕竟也就他们买得起这样的奢侈品。 按照两国重新协商,互市每月开一次,就定在中旬的日子。 俄国那边没有异议,互市也就开了起来。 暂时互市规定,俄国商人带着货物进去卖的话,需要交一定的关税。 但是他们进去买的货物带回去,就不需要交税了。 叶珂知道这是鼓励俄国商人多从互市上进货回去卖,才会免了这部分的税收,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拍卖会上的货物更是拍出了天价来,不过等时间长了,这些东西多一些,价钱就不会那么离谱了。 这也让叶珂明白,俄国那些贵族到底多有钱。 不过这些贵族很多家里圈了很大一块地,里面都有各种矿。 宝石矿、煤炭矿之类的,足够他们家族躺着都能一两百年不愁吃喝了。 虽然四爷指明只能用金银来交易,他们就得把宝石、煤炭送到互市来换钱。 为了不麻烦,还可以换成金银票,然后用票来去拍卖场。 这样就省下了中间需要换真金白银的麻烦,还得运送这些东西进拍卖行。 拍卖行如今进出的金银太多,用金银票的话,等俄国人出互市的时候,会在城门附近有个重兵把守的金银库房,从那里运出。 就不用担心在城内有人拿着金银到处溜达,然后被抢劫的事了。 在治安方面,互市做得非常好,让商人很是放心。 他们进互市的时候先把金银存放在库房,会有专门的人点算,然后手里拿着金银票进互市进行交易。 所以互市才开一个月,这税收就相当惊人了。 户部尚书每天高兴得走路如风,每天看着账本夜里都要笑出声来。 但是等造物部需要投入资金的名目送过来,他又要不高兴了,因为支出实在太庞大了! 光是零件大批量制造,就需要很大的工坊。 要先圈出一大块土地来建造工坊,还得隔开来,再请工匠入住。 后边连着是工匠住宿的地方,这样他们就住在工坊里头来上工,管理起来十分方便。 对建起造物部之事,朝臣的反应也不一样。 有的觉得如今用人力来运输其实就可以了,毕竟蒸汽机车的造价太昂贵,那价钱都能再增加一倍的人力去运输了。 何必特地花大钱去造一个大疙瘩一样的东西去运输,这不是挥霍国库的钱财吗? 九阿哥却不赞同道:“除了车子之外,在船只上也能安装这个蒸汽机,在海上的速度就能更快更稳定了。” 大臣很多并不知道这玩意儿,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