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8(1 / 1)
糟的人,为了钱财居然伪造通行文书吗? 而且这人足够小心,估计没有直接用太子的名义,小心点可能就没人发现了。 要不是东窗事发,这太子詹事估计还能继续这样的勾当来敛财了。 四阿哥轻轻叹道:“皇阿玛这时候应该已经知道了,这事我就不禀报了。” 关乎太子的事,他感觉还是少插手为好。 反正皇帝肯定会知道,四阿哥就当做不知情算了。 叶珂也是这么觉得的,见四阿哥的神色很复杂,就转开话题,免得他一直沉浸在这件事上:“对了,三嫂给我发了请帖,说是半个月后要办花宴,还说请爷也一起去。” 这很是让她意外,毕竟三阿哥整天跟住在宫里藏书阁当中一样,白天都不在。 三福晋想办花宴一般就只能请夫人们,这次让叶珂叫上四阿哥,摆明是三阿哥也在。 所以叶珂纳闷了,三阿哥这是改性了,终于不整天呆在藏书阁了吗? 四阿哥看出她的疑惑来,笑着解释道:“三哥最近不怎么忙,之前他是修书的缘故一直在宫里,只是身边能用的小吏太少,翰林的年纪也大了。” 于是三阿哥就成了修书的主力,才会一天到晚几乎住在藏书阁里一样。 “如今他多了个好帮手,偶尔那么一两天在家里休息,办个花宴也有时间了。” 这让叶珂更好奇了:“是谁那么厉害,能跟得上三哥这修书之事?” 毕竟她听说三阿哥对修书十分严格,他自己是个学霸中的学霸,当然能做得相当完美。 这就苦了一起修书的其他人,又没有过目不忘的天赋,每天光是找资料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这样一来,修书的进度就严重落后了下来,让三阿哥经常抓狂。 如今居然有人跟得上这位学霸,叶珂猜想着是谁? 四阿哥听得就笑了:“这人你也熟悉,就是八弟。” 叶珂顿时明白过来,看来八阿哥是被抓了壮丁进藏书阁修书了,难怪最近那么安静。 她又疑惑道:“三哥是怎么说服皇上,让八弟一起修书的?” 四阿哥答道:“是上回考核的时候出题,八弟出得又快又好,三哥就在皇阿玛面前夸了又夸。” 所以八阿哥学识那么好,记性也好,不帮着修书那简直是暴殄天物了。 估计康熙也是这么想的,让八阿哥忙起来,这儿子就没那么多时间和心思暗搓搓又闹腾什么。 八阿哥能怎么办,压根不能拒绝,只能郁闷地进藏书阁帮忙修书了。 修书是个漫长又琐碎的差事,每天都做差不多的活,他还要一直呆在藏书阁里不能出去。 身边接触的除了古板迂腐的翰林之外,就只有帮忙打杂的小吏们了。 这些人大多没什么野心也没什么身份,八阿哥哪怕跟他们朝夕相处,彼此关系再好也没什么用处。 要说藏书阁也有大臣们进去看书,八阿哥可能接触得到。 但是修书在藏书阁最深处的地方,一般大臣压根不会过去打扰修书的翰林。 八阿哥想在藏书阁里面乱走,那就更不可能了。 毕竟那么多修书的任务,翰林埋头苦修,八阿哥要是整天不在四处溜达,肯定要被翰林怒目相视。 这样一来,都不需要让人盯着八阿哥,这些翰林就会让八阿哥一直留在藏书阁里老实修书了。 叶珂心里有个微妙的猜测,忍不住问道:“不会是爷跟三哥提出来的吧?” 毕竟三阿哥之前苦哈哈修书好长一段时间了,也没想过要找八阿哥去帮忙。 再之前考核的时候,三阿哥出题出的人都要飘了,还是四阿哥委婉建议他让八阿哥帮忙。 三阿哥这才果断找上八阿哥,下一次考核的时候顿时一身轻松,让八阿哥承受了所有。 四阿哥听了,微微一笑道:“上回三哥尝到了甜头,于是才想到了八弟。” 所以四阿哥上次提醒之后,三阿哥终于发现除了自己之外,可以抓住八阿哥这个优质劳动力,于是这次修书的时候就立刻想到了。 毕竟其他事的话,三阿哥可不敢让八阿哥掺和进来。 但是修书就不一样,这地方跟当权的朝臣没什么瓜葛,是个再清净不过的地方。 既不能让八阿哥拉拢群臣,又不让他接触任何朝廷机密,简直是再适合不过的差事了。 修书还是皇帝下命的,留存下来还是流芳百世的事,三阿哥叫上八阿哥,那不是想提携弟弟,又把他放在不会让皇帝再忌惮的地方,还能给自己帮上大忙。 果然三阿哥一提,皇帝二话不说就允许了,还觉得他这想法相当不错。 八阿哥被叫过去,得知自己以后每天要开始修书,想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却说不出来。 毕竟修书是多少文人的梦想,他要拒绝还拿不出正当理由来,传出去就要被全天下的文人厌恶了。 八阿哥还是很爱惜自己的名声,只能带着一肚子郁闷每天去藏书阁修书。 不过藏书阁到底是在宫里,怎么都比他在府里的消息稍微灵通一点。 于是八阿哥就得知太子詹事被换掉之事,据说是伪造通关文书和收受大笔贿赂。 顺天府从他的府邸地窖里找到大批黄金和珠宝,这些东西绝不可能是太子赏赐,那就是太子詹事打着太子的名号出去招摇撞骗了。 他能做的不多,给商人一点通关文书,让他们运输更方便点还是可以的。 商人最不缺的就是钱财,又为了能巴结上太子,对这位太子詹事极为大方。 看到一地窖的黄金和珠宝,皇帝大为震怒。 毕竟太子詹事是他选了一批人之后送到太子面前,让太子自己挑选的。 然后太子选了这人,最后还没约束好底下人,犯下此事,皇帝心里更不痛快了。 太子得知后连忙到乾清宫来,跟皇帝告罪:“是儿臣疏忽才导致此事,还请皇阿玛把此事交给儿臣来处置。” 这话让康熙听着更不高兴了:“怎么,你还觉得顺天府不能处置得了,认为惩罚太重了?” 太子只觉得太子詹事既然是他的人,犯错后交给自己私下处置才行,在顺天府必然闹得宫外沸沸扬扬,影响了他的名声。 他是这么想,却不敢这么说,只恳求道:“毕竟是皇阿玛给儿臣挑选的人才,哪怕犯事了,秘密处置的话也不会引人引论纷纷,很快就能平息下去。” 这话让皇帝头疼了起来,无奈道:“这事原本就闹得厉害,商人换掉了药材,害了不少人的性命。宫外这些百姓对太子詹事帮助商人的事暂时不知情,但是纸包不住火……” 所以外头迟早有人知道,太子还想私下处置这詹事,要是心慈手软就麻烦了。 哪怕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