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0(1 / 1)
还会往她身上泼脏水了。 叶珂就说道:“我有这个想法,是源于弘晖跟我说,尚书房的太傅大人让他们这些小阿哥每人出题目,然后集中起来,叫他们做这些题目。” 这就是太傅不出题,让学生来出题,每人出一道,然后整合在一起成为试卷。 小阿哥肯定不会出太简单的题目,更不可能出自己不会的,而是出有深度但是他们又自个琢磨过的。 四阿哥一听就明白了:“你是打算把小阿哥们出的题目整合起来,做一本题册?” 叶珂笑着点头:“是的,毕竟官宦子弟如今考核的题目都是基础,如今尚书房的小阿哥出的题目正合适。” 既不会超出四书五经的范围,又不会太简单,更不会太难了,为难那些官宦子弟。 毕竟康熙如今只是想考核,并不是真的让这些子弟都不合格。 要没有一个家族能全部通过考核的话,推举制度就等于是名存实亡了。 康熙并不想废掉这个制度,让八旗子弟在朝堂上的人数减少太多,所以必然会想让他们通过,却又不愿意看他们太容易通过。 “小阿哥的题目都是他们深思熟虑过的,加上小阿哥跟考核毫无瓜葛,出的题目要是对上了,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 毕竟尚书房的小阿哥跟朝臣都没关系,要说他们可能跟母族的家族有联系,也不可能接触到考核的题目。 所以考核的时候要题目一样,那只能说是巧合,绝不会有人指责这些小阿哥故意漏题了。 但是考核需要实践,只学习不刷题的话,每次遇到新的题目就可能找不到方向。 有小阿哥这些题目在,让官宦子弟也能有个方向去实践和练习,是再适合不过了。 九阿哥惊叹道:“四嫂这主意极好,装订成册的话,肯定会有很多人家愿意出大钱买下来。” “唯一的问题是,小阿哥们会愿意吗?” 叶珂笑吟吟道:“我问过弘晖,他很乐意。毕竟自己琢磨的题目,有朝一日竟然能考核别人,还能装订成册,证明他们的题目想得有多好,自然没有不愿意的。” 四阿哥颔首道:“此事我跟皇阿玛说一声,他觉得没问题的话就能请太傅把题目送过来了。” 他找皇帝一说,康熙有些意外,却又笑道:“这又是叶珂的主意吧?也就她会想得到。” 康熙没有异议,还笑呵呵道:“确实之前考核,不少人成绩一塌糊涂,连小阿哥都比不上了,让他们做小阿哥出的题目也绰绰有余。” 他看了四阿哥一眼,感觉叶珂这气死人不偿命的手段跟四阿哥简直一模一样。 果然是夫妻,都想到一块去了吗? 康熙摸着下巴,想到那题册一出来,那些官宦子弟估计是又气又怒,却也只能捏着鼻子买了。 他的指尖在桌面上点了点,又说道:“只有小阿哥出的题目也太少了一点,虽说简单,却也不够。正好让在京城的大臣也出一出,每人出那么一两题,再集中在一起。” 要只有几个小阿哥出的题目,哪怕好几次加起来也不多,薄薄的册子没几页实在太少了。 康熙也明白叶珂的顾虑,估计他们自个出的话,以后要考核的题目撞上相似的,就不好解释了。 他这索性让整个京城的臣子来出,各家都出那么一两题,混合在一起,谁都出了,题目的数量就多了起来。 要碰上相似的题目,他们又不是考核的出题人,自然谁都牵扯不上。 四阿哥一听也明白皇帝的用意,笑着道:“皇阿玛体恤这些官宦子弟,还愿意让朝中大臣帮忙,大人们必定很乐意。” 康熙看着他笑了,自己这才起了个头,四阿哥就明白了,跟聪明的儿子说话确实很省事:“李德全这就派人去告知,七天后把题目送上来。” 李德全应下,很快就去告知京城的大臣,让他们出题了。 品级从高到低去通知,每个大臣都要出。 大臣们面面相觑,原本还以为康熙这是要考验他们,后来想到各家子弟的考核。 总不会皇帝觉得一个人出题不保险,于是就让他们一起来吧? 如此一来,他们当中的题目谁能选上,那自家子弟是事先知道答案的,机会就要多一点! 于是大臣们比任何时候都积极,反复查阅后才定下题目来。 这题目自然不能太简单,要直接放水的话,皇帝看了会不高兴,觉得他们不用心。 但是太难的话,那不是为难自家子弟吗! 所以得有点难,又不能太难,把大臣们愁坏了。 叶珂得知皇帝居然让京城的大臣出题,还有些意外。 不过她转念一想就明白,如果就那么几个人出题,以后考核题目出了什么问题,估计就成了千夫所指。 如今所有京官都要出题,那就不一样了。 所有人都上船了,船只要出什么问题,那谁都有责任,就不能只攻击那么几个人了。 毕竟一两个人犯错必然要受罚,言论对他们也不友好,但是大部分人都错了,那就是法不责众了。 康熙直接把京官都拖下水,他们各家可能有子弟要参加考核,可能并没有,所以出的题目相对也公平一些。 只是做成题册而已,又能给那些官宦子弟多练习,还能让叶珂做成题册卖钱,不也挺好的吗? 叶珂很快就收到所有的题目,印刷的工坊也准备好了,立刻就能开始印刷。 这时候活字印刷已经达到巅峰,基本上每个字都能找到活字,所以印刷起来非常快速和方便。 不过几天功夫,第一批题册已经出来了。 九阿哥已经找到不少愿意上架题册的数据,而且会把题册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有九阿哥这个帮手在,给叶珂省了不少功夫,题册很快就顺利上架了。 至于宣传方面,叶珂压根什么都没做。 毕竟京城这些家族比谁都要关心子弟读书之事,经常去书局搜罗适合的书册。 题册又在最显眼的地方,上架不过三天,第一批题册就已经卖完了。 幸好第二批题册已经印好,另外第三批也开始了。 这题册卖得飞快,有时候当天早晨上架,入夜时候就已经卖了个精光。 印刷的工坊增加了不少,源源不绝送去书局。 而且题册的数目还很多,分批上架,一套三本,一共十套。 也因为京官足够多,他们每人出一两题,这数量就相当可观了。 京官之前出题了,得知书局出了题册,家里没有子弟要参加考核的,也会买上一些给孩子们用。 毕竟出了这些官宦子弟差不多交白卷的事,也给其他家族起了警惕。 以后是再也不能养废孩子了,得从小就抓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