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9(1 / 1)
会宫务,但有些消息多多少少总能知道一些。” 胤礽尊重胤禔的决定,将话题扯到了旁的事情,听胤禔说起此番行军打仗的各种事情,眼中闪过向往。 “羡慕吧。”看到胤礽的表情,胤禔整个人都畅快起来,行军打仗才是这世上最痛快的事情,整日坐在宫中有什么好的。 “不知我有没有这样的机会。”胤礽感叹了一声,随后又说道,“大哥若是之后再去广州,不妨带上我?” 兴致上头的胤禔刚想点头,好在还有一丝警醒,生生停住了自己的动作,“你想要出京,自己去同汗阿玛说。” 胤礽看到自己的方法没能奏效,只好暗叹一声不再提起,不过心中却开始正儿八经规划着前去广州的事情。 从送上来的奏折看,因为开放航洋贸易的关系,广州已经初现繁荣。 形形色色的人构成了一副繁华的书卷绘画,胤礽看过旁人做的画,但始终没能亲眼见到。 况且战船的研究也一再传出好消息,如今只等着最后的试航, 这战船也算是胤礽一手研究的,如今试航在即,胤礽自然也想亲眼见证。 只是他看了一眼已经抖起来的胤禔,摇了摇头,走胤禔这条路看来是行不通了,只能自己去求汗阿玛。 或者干脆让汗阿玛南巡,一起去广州看看? 有了这个想法,胤礽自行琢磨起来,没再强求胤禔。 倒是胤禔看着胤礽沉默思索地模样,轻咳一声再次开口,“你求我也没用,即便海军的训练还没有正式完成,我这几年想来也不会再去了。” 说着胤禔的脸上产生了些许红意,“额娘说我年龄也到了娶福晋的时候。” “原来如此。”胤礽点头,但目光还是没从胤禔的脸上收回来,大哥脸红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少见了,应该要抓紧时间多看两眼。 “你看什么!不光是我,听说汗阿玛已经为你悄悄选了好几个人家了。”胤禔的声音不自觉打了起来。 胤礽知道胤禔是不好意思,索性收回目光,让胤禔正常了些。 “我们都要成婚了。”胤禔半躺在座椅上,放松自己,脑中却不由自主想着自己未来的福晋会是何种模样。 而后又瞥了一眼明显心不在焉的胤礽,“你就不想知道我为何会知道汗阿玛为你选福晋的事情?” 看着胤礽递过来的眼神,胤禔心满意足,继续说了下去,“其实是我额娘无意中知晓的。” 早在几年前,惠妃便已经开始留意适龄的姑娘,将自己觉得家教好,姑娘不错的名单留下来,给儿子挑媳妇,自然也要当阿玛的参与,是以惠妃也隔三差五同康熙提起这件事情。 康熙虽然没有明确同惠妃说过,但惠妃依旧从蛛丝马迹之中察觉出,自己选中的名单上,也有皇帝给太子的名单备选。 不过当时胤禔还小,惠妃娘娘虽然一早便忙碌起来,但是并未对胤禔提过。 直到如今,胤禔先是在广州训练新式海军,又跟随皇帝出征蒙古,赚了军功回来,日后康熙分封皇子,胤禔不说定然拔得头筹,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胤禔的变化,让惠妃娘娘极为欣喜,是以今日同胤禔提起娶福晋一事时,才会多说了两句。 康熙三十一年时大选之年,八旗子女都会入宫参选,惠妃早早准备好了一切,只等着见到秀女们的真实样貌。 “夜深了,大哥好好休息,弟弟暂且告辞。”胤礽的心思被广州之行分走了一大半,时间已晚,顺势同胤禔告辞。 胤禔同胤礽分享了自己刚刚得来的八卦,此时的疲乏也逐渐上涌,自然也没有精力招待胤礽。 康熙回宫休整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宴请群臣,减免了大清多地赋税,将与民同乐四个字践行地彻底。 胤礽身上的担子也轻松许多,有了更多的时间在小娜空间中读书,努力充实自己,至于胤禔所提起的娶福晋一事,根本没有被他放在心上。 直到索额图风尘仆仆地回到京城,胤礽亲自去赫舍里府中拜访恭贺,娶妻一事再次被提起。 赫舍里家中同胤礽年龄相仿的表兄表弟们,虽然还没有正式走入谈婚论嫁的模式,但心中也有了大概的想法,只有胤礽仿佛对自己未来福晋丝毫都不感兴趣,让索额图一家过分担忧。 “您放心,娶福晋是一件大事,我定然会放在心上的。” “况且如今我自己急也没有用。”胤礽打了两句哈哈,从索额图家中溜之大吉。 如今出宫的机会珍贵,胤礽并没有着急回宫,而是在城中各个街道上转悠。 最后走进了一家戏楼。 这戏楼是胤禛和胤祺两人合伙开办的,胤禛写剧本,胤祺改编成戏剧,内容新奇,是城中独一份的存在。 尤其是这家戏楼还有另一个噱头,这戏楼中排出来的戏,可是太后娘娘都说好的存在,自然更加让人趋之若鹜。 胤礽跟随人流在门口买票进去,这戏楼中的花样很多,胤礽买了一张通票,可以一直在包厢里看到戏楼关门。 胤礽对看戏并没有什么偏好,左右不过是一个打发时间的爱好。 胤礽走进去时,戏楼中已经满满当当了。 为了迎接更多的宾客,戏楼二楼的包厢并不是完全封闭的,反而是相对开放的,每个包厢都是用屏风隔开,虽然看不清包厢客人的模样,但是说话声音却能听得一清二楚。 而此时的胤礽旁边便是座了两个少女,两人要比胤礽提早进来,将上一场戏完整看完,正在积极讨论。 胤礽翻了翻桌案上的剧目,上一场戏是女子智斗山匪。 女子从自己家乡出发前往邻省看望自家外祖,但山路难走,少女运气不好遇到了山匪。 山匪人高马大,将少女拦于路中,威胁少女将身上所有的钱财都交出来,否则便要命丧当场。 但听到山匪的威胁,少女并没有被吓破胆子,反而根据这些山匪的行为动作,推测出山匪并不是生来就是坏人,以前也是在地里老实种田的汉子,一定是家中发生了什么变故,迫不得已之下,才做起了山匪的勾当。 少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唤起了山匪的良知,同少女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原来是家中的良田都被当地富户侵吞了,他们也是无路可走,才想出这个一个法子。 少女听后决心帮助这些山匪,状告当地富户,让这些人重新得到了自己的土地。 少女状告富户成功之后,在当地逐渐有了名望,之后又有不少人家来求她帮助,只要是合理的,少女全都帮了。 当地百姓感念少女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凑钱做了个长生碑出来,让少女的事迹传诵千秋万代。 胤礽将这故事的主要介绍看完,只听隔壁包厢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