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备用网站 最新地址 获取最新地址。

分卷阅读132(1 / 1)

挑选,只不过将学制调整了一番,调整成了三年的时间。 除此之外,胤礽还打算将内务府的官学建设到大清各地,就是为了让各地学生能够更快学习到一些基础知识,只是建设学校到底是个长久而又花钱的事情。 他已经因为研究战船在户部支出了一笔,而汗阿玛又在准备征战蒙古的粮草,因此现如今并不是建造学校的好时机,胤礽只能暂且将这件事放下。 不过钱财并没有阻挡胤礽做事情的脚步,他统计了内务府和宗人府的毕业人数,根据他们每年在课业成绩进行安排。 学业拔尖的人才当然是留在京都,积极参与京都各个部门的建设。 剩下的则是根据学生们的意愿,询问学生愿不愿意去各地参与建设,将各个专业的人分配到各地。 虽说胤礽建设不起新的学校,但是在原有的学校上,添上一个新专业的阻力要小很多,这个专业不会成为那些想要考科举百姓的绊脚石,反而会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而增加的这个专业是无需交任何费用的,因此许多贫苦人家都能够入学,当然这些入学也是需要进行考试的。 胤礽虽然想要将义务教育在全国各地开花,但如今只能暂时是个想法。 若是将教育支出全都纳入户部,户部根本运转不过来,到时候肯定要加大税收,而加大税收辛苦的永远都是老百姓,反而本末倒置。 因此胤礽只能暂且设置考试门槛,让一部分学生先行享受到这样的便利和优惠。 这些事情做起来都很琐碎,胤礽虽然没有亲自安排,但是时不时都会问上一句,确保下面的人没有糊弄自己,剩下的时间都一心泡在工部。 不知不觉冬日已经来临,京城又迎来一场大雪。 “瑞雪兆丰年。”慈宁宫中太皇太后办靠在座椅上同胤礽说话。 一场大雪来临,即便胤礽打着伞,也不免落在了身上,太皇太后看了却很开心。 “大清越来越好了。”太皇太后说着目光却在放空。 透明的玻璃看过去,能够看到外面纷飞的雪景,太皇太后像是在回忆,又像是在放空自己。 胤礽站在太皇太后的身后,听着小娜说出的检查报告,心下稍微轻松了一些。 太皇太后身体上并未检查出明显的病症,还是同之前一模一样。 尤其是从蒙古回来后,可能是因为心情好,这半年的身体检查结果都很乐观。 “汗阿玛励精图治,大清会越来越好的。”胤礽同太皇太后一同望去,却看到老九老十一前一后走了过来。 “两个皮小子来了。”太皇太后脸上有了笑意。 人年老的时候总想着身边安静一些,但安静过了头却又觉得不舒服。 胤禟和胤俄虽然平日里爱闹,但在太皇太后宫中遵守规矩,只会显得活泼,尤其是胤俄年纪小,更会撒娇,太皇太后虽然嘴上不说,但其实心理是盼着他们来的。 几个小的在慈宁宫中笑闹成一团,看着太皇太后逐渐没了精神,才一一离开。 “琪琪格,我能感受到我自己的身体。”看着胤礽离开慈宁宫,太皇太后才对太后说道,“我昨晚梦见福临了。” 太后张张口,想要劝说太皇太后放宽心,却被太皇太后阻止了。 “这些话不用说,生老病死,不过就是如此。” “我如今没有大灾大病,已经是极好的福气了。”从蒙古回来之后,太皇太后总能不经意间想起以前的事情。 她这一辈子没什么好后悔的,她觉得她所走的都是一条正确的路,可不后悔,但总有遗憾。 只是这些遗憾却是不好对旁人说起的。 太皇太后的目光又落在苏麻喇姑身上,苏麻喇姑陪了她一辈子,如今身体瞧着也算康健,总归要过些自己的生活。 “如今回蒙古的路程不远,等我死后,你若是不想留在宫中,便回蒙古,让自己过得舒心一些。” 太皇太后拍了拍苏麻喇姑的手,“你别急,我的身体我心中有数,我总要趁着我还能动弹将你们安排好了,我才能放心。” “琪琪格你虽然不能像苏麻喇姑一样常住蒙古,但每年去一趟住上一个月,皇帝也不会说什么。” “我死后,这后宫之中属你辈分最高,我知道你不愿管事,但也别让自己不高兴。” “大清眼看着越来越好,你们日后一定也能过得越来越好。” 即便太后和苏麻喇姑极力阻止,太皇太后还是将自己想说的话说完了。 对于太皇太后在慈宁宫中说得一切,胤礽自然是不知道的,他还在工部忙碌。 汤斌为了身体着想,已经开始写奏折向康熙皇帝辞任工部尚书的职位。 汤斌的身体情况,康熙多多少少是知道一些的,汤斌的身体确实不应该再继续忙碌下去。 但若是老臣第一次上奏便同意,难免显得皇帝有些不近人情,因此这样的流程,最起码要进行三次,汤斌才能真正辞任工部尚书。 因为修路一事,此时的工部是朝中的香饽饽,因此工部尚书的职位在此时至关重要,需要好好琢磨。 虽然朝中众人都在关注下一任工部尚书的人选,但很快户部便搞出来一个大动静,转移了朝中官员的注意力。 户部尚书请奏皇上同意户部开办商学院,由户部左右侍郎亲自上课。 而上课的学生便是大清的商人或者商人之子,将大清商人和朝中联系紧密联系起来。 户部尚书所说的内容,在朝野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朝臣们议论纷纷。 现如今的读书人的想法大都还是士农工商,商人总是要排在最后的,现如今户部竟然提出要教导商人,当商人的老师,朝中有许多官员都觉得滑稽。 户部尚书看着同僚们各异的神色,自己却十分有把握,户部存在的根本便是要充盈国库,尤其是皇帝征战蒙古的心思已经放在了明面上,更是一个好时机。 况且将商人集中管理,让商人更加明白不能与民争利,让商人同朝廷的关系更加紧密,反而更有利于国家管理商人。 修改现如今对商人的种种压制,用一种更加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商人,更能刺激商人的活力。 且现如今工部和营造司的各种研究都如火如荼,所有商人都在盯着营造司和工部的动作,如今户部还愿意开班教学,这对于商人们来说也是增加同朝廷交流的一种便利,因此根本不用担心商人们不愿意过来。 商人们图利会蜂拥而上,户部教导他们知识,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大清出现灾难的时候,商人们更加愿意分担,更有利于集中管理商人,不论怎么想都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且商学院的学费不菲,这也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