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0(1 / 1)
时,胤礽透过马车的窗户,看到城门边上竟然有一大群衣衫褴褛之人在排队。 胤礽虽然没有叫停马车,但是视线一直在那些人身上并未移开。 衣衫破败地老老少少,手中拿着空碗正在很有秩序地排着队,到了最前头能够得到一碗浓稠的粥,喝上一口,能够带来一整天的满足。 胤礽向前面施粥的人看了看,觉得他们身上的标识有些熟悉。 纶布也顺势探头看了一眼,为胤礽解惑,“今日施粥的人慈善堂的。” 冬天来临,有很多大户人家为了彰显自己的爱心都会在城门口施粥,为了不造成城门口的堵塞,经常施粥的几户人家差不多都有时间安排,每隔几日就来上一次。 而这种事情,内务府下面的慈善堂自然也不会错过。 “慈善堂不愧是内务府的人在管理,这粥比别家都要浓稠许多。”纶布感叹了一句。 赫舍里家每隔十日都会在城门口附近施粥,纶布身为长孙,自然也亲自看过。 只不过赫舍里家的粥并没有这么浓稠,大都是汤水。 以赫舍里家的财力没必要在施粥这方面省钱,因此纶布特意询问过。 之所以将米粥变成汤水是故意为之的,若是每碗都是浓稠的米粥,难免会让灾民生出不应该有的奢望。 “内务府的手笔到底是不一样的。”纶布并没有多想,只是随意对着胤礽感叹了一句。 他同胤礽本就是表兄弟,日日相伴,如今又是在宫外,要放松许多。 马车已经距离施粥的地方越来越远了,即便胤礽势力良好,也已经看不清施粥的场面,不过还是觉得有些不对。 按照纶布的说法,贫苦的百姓们即便是喝到掺杂着石头颗粒并不粘稠的米粥,也依旧会露出欣喜的笑容,感受到满足。 但是胤礽方才匆匆一瞥,并未在这些人脸上看到满足和欣喜。 一碗浓稠的白粥仿佛对于他们而言并不值得珍惜,脸上没有丝毫动容的神色,愿意在城门口排队等粥不像是自发而来,反而像是在完成某些任务一般。 胤礽的眼中全都是疑惑,但此时已经远离城门,且到了回宫的时辰,没有必要再耽误时间回去查看一趟。 况且纶布这个有过施粥经验的人,并未发现有什么不对,或许只是自己想多了。 胤礽收回向外看的目光,视线重新落在报纸上。 这报纸也是京都近来新出的,由纳兰容若一手操办起来,上面文章辞藻华丽,又多有深思,让胤礽很是喜欢,很快沉浸在文章之中。 是以并没有看到身侧德柱看到城门施粥之后的表情。 德柱的嘴巴张了张,但看了一眼兴致有些高昂的纶布,和已经开始读书的胤礽,将头低下,什么话都没说, 此番出宫对于胤礽来说也算是颇有收获,他特意让人传了凌普来毓庆宫,仔细询问了内务府下面有关慈善堂的运作。 慈善堂有着皇家的标识,每年的开销极为庞大,但也因此给皇家积攒了不少慈善的名声,康熙十分满意。 “这一年京都虽然平平整整无病无灾地过完了,但仍旧有不少地方发生灾荒,因此有不少逃难过来的难民。”凌普坐在胤礽的另一侧,仔细同胤礽解释慈善堂今年的花销,“虽说大都数难民在灾荒平稳之后,已经被朝廷遣返,但在京都依旧留下了不少幼童,慈善堂便将这些人养育了起来,年岁大都是在两岁到七岁之间。” “年幼体弱,经常生病,这也是慈善堂今年花销格外多的原因。”凌普声音不大不小,手边还有早已准备好的各种数据,足够让胤礽一目了然。 胤礽虽然对慈善堂的账本不熟悉,但经过凌普一点点讲解,看过之后还是满意点头。 最后目光凝在慈善堂最后一笔支出上。 是施粥的支出,足足有五百两。 施粥这种活动,慈善堂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一两次,但正常花销只是在二百两左右,如今足足贵了一倍多。 然还不等胤礽开口询问,凌普已经极有颜色地解释起来。 “年关将近,奴才想着即便是贫民也应该吃点好的,是以每年都会将最后一次施粥做得浓稠一些,也让百姓们高兴高兴。” 胤礽点点头,又翻了翻之前的年关花销,发现确实每年最后一次施粥的银两都比平常要多,心中的疑虑消散了大半,面色缓和地同凌普说起别的话题。 “过些日子朝鲜的人就要到了,虽然接待的任务和你们内务府没有关系,但宫宴要上心一些,过些日子工部会送来新鲜的蔬菜,内务府也要拟好单子,做好采买,不能有一丝遗漏。” 胤礽叮嘱着凌普,但心思已经跑到了玻璃房上。 用玻璃房种植蔬菜固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成本依旧有些高昂。 若是能够用小娜最新提供的大棚来种植蔬菜才是最佳选择。 只可惜想要种植大棚蔬菜,还需要用到塑料制品,如今虽然已经开始研究塑料制品了,但还远远不够。 想到这里,胤礽又想要叹气,东西研发缓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人才不够。 胤礽张张口,想要吩咐凌普安排让自己去慈善堂走一趟。 慈善堂收容了不少小孩子,哪怕里面能有一两个有天赋的人,对于胤礽也是不亏的。 不过在话即将出口的时候,胤礽又倏然想起,今日城门附近,那场让他觉得有些怪异的施粥。 银两的事情凌普虽然已经解释清楚了,但喝粥人脸上的表情,却在胤礽的心中挥之不去。 是以他挥挥手,让人送凌普离开,只准备等到下次有机会,自己悄声去慈善堂瞧瞧,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第55章 年关临近的日子总是异常忙碌,胤礽不仅要兼顾尚书房留下的课程,还要复习小娜平日所教导的知识,争取考过综合性的期末考试。 为了给自己交出满意的答卷,胤礽再次放缓了自己的脚步,一心沉浸在学习之中。 等到清闲下来的时候,才发现距离大年初一不过只有两日的功夫了。 朝鲜的使者也早已抵达大清,在理藩院的安排下,住在了驿站之中。 “太子哥哥我们真的不去看看?”胤祉坐在胤礽的一侧,带来有关朝鲜的消息后,眼巴巴地看着他。 胤礽揉了揉胤祉的头发,随后冷酷无情地摇了摇头,“没什么好看的,到宫宴那日总能看到。” 相对于对朝鲜来人的好奇,胤礽更加关心今年宫宴上能不能上足量的新鲜蔬菜。 “太子哥哥,我还没出过宫呢。”胤祉不肯放弃,殷勤地为胤礽递上一杯茶水。 胤礽接过茶杯,但是并未喝,而是上下打量了一眼胤祉,“真想出去?” 胤祉忙不迭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