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备用网站 最新地址 获取最新地址。

分卷阅读83(1 / 1)

有那么靠谱。 因此在凌普离开之前,又特意叮嘱了一句,“内务府人多事情杂乱,但相应的规矩也要知道。” “太子殿下放下,奴才回去便好好教导他们。”凌普一脸笑意,应承着胤礽的话。 胤礽坐在书案前,看着凌普转身离去的背影,想起昨日在马车上,沉默的汗阿玛。 手指翻着学堂管事送上来的意见,到底没再说什么。 汗阿玛既然不想现在这个时候过多干预内务府的运作,自己也暂且当做不知晓, 毕竟在胤礽看来他眼下还有许多迫不及待需要做的事情。 这些内务府的管事们,并非每个人都识字,因此送上来的方法写在纸上,也显得有些歪歪曲曲,不过胤礽并没有在意。 他将那些自己认为有用的意见记录下来,又将自己原本的想法整理了一番,拿着自己新写出的方法去乾清宫找康熙。 “学堂的事情有办法了?”看到胤礽进来,康熙便知道了胤礽的用意。 让原本在乾清宫说话的人,退到一旁,让胤礽走上前来。 胤礽将自己方才写下来的方法,悉数呈交给康熙。 女子不能上学的原因,如今最为直观的便是女子一整日呆在学堂之后,会减少在家中帮着做家务的时间。 而家务这种事情,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第一个想法便是将女子上课的时间改变,从原本的一整日变成了只有上午半天的时间。 虽然学习时间变短,是胤礽不想看到的事情,但如今是不得不做出的牺牲。 毕竟在这个时候,即便是胤礽费心提出家中的家务由男女双方共同分配的方案,到最后也只会是一句空话。 将一天的时间一分为二,既可以适当留在家中帮助父母,也有自己能够读书识字的时间。 第二条则是将女子班级的奖学金提高,只有真金白银才是最能刺激百姓心动的东西,提高奖励也是最为直接的办法。 第三则是为女子识字之后的去向做了打算,胤礽准备格外开立纺织班和刺绣班,只要女子在学堂之中完成三年的基础教育,便可以选择这两个专业继续学习,如此自然也不用担心识字耽误了时间,并且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 虽然胤礽一直觉得女子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但经过这些日子的试探,胤礽明白有时候步子卖的太大并不是什么好事。 现如今最重要的是让女子出现在学堂之中,真正开始读书识字。 胤礽看着康熙一点点翻阅自己方才交上去的内容,口中的禀报并没有落下。 “除此之外,儿子认为还可以增加另外一条限制。”胤礽停顿了片刻,才继续说道,“儿子认为如今给出的条件已经足够合理,定然会有不少百姓们心动,因此加上格外的条件,说不定才能让人更加心甘情愿。” “进入学堂识字学习的女子统一不能裹脚。”胤礽的声音稍稍大了一些,康熙也满意地胤礽方才交上来的东西放下。 “确实是个不错的方法。” 胤礽方才的话有条有理,确实都能够一一实施下去,若是能够既开办学堂,又能够禁止女子缠足,这在康熙看来是一举两得。 “儿子想这些政令的颁布,不仅通过官府一层层传递,而是直接在报纸上写出来,由大街小巷,茶馆茶楼一起传播。” 报纸的出现令天下的举子学生们十分激动,一份报纸十分便宜,上面确有当朝大儒的亲笔文章,能够让他们学习到不少东西,因此对于报纸的出现心存感激。 而百姓们对于报纸也十分喜闻乐见,只需要在自己不劳作的时间,坐在那里便能听几个故事,当做休闲,确实是一件十分不错的事情。 因此专门的故事报纸才会用如此快的速度出现。 “儿子还有一想法。”看着康熙对自己方才的提议都十分赞同,胤礽便再次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报纸已经出现在京都各个角落,儿子认为也可以适当在报纸上打广告。”这个想法是胤礽在看到胤禔手中的故事报纸之后,突然之间出现的。 小娜的播放的视频中,大家打广告总是用视频播放,不过此时的大清并没有那么多新奇的东西,如今的报纸已经足够用了。 尤其是报纸已经在京都百姓的身边快速传播开来。 现在报纸依旧是翰林院在日常支出,并没有什么盈利,但若是加上广告,便又是一件充盈国库的事情。 况且翰林院的报纸不仅发行在京都,在各个地方都有发行,每个地方的百姓都要去听报纸上的内容,对于商人来说是一件极大的便利。 “你倒是好想法。”康熙说着将自己桌案上的一份奏折递给了胤礽,“你瞧瞧,这是翰林院昨日送上来的折子。” “这些商人倒是眼睛乖觉。” 报纸的出现虽然还没有多久,但灵敏的商人已经看到了报纸能够给自己带来的潜在利益。 因此特意写了信件投到了翰林院的投稿专用箱,询问每期报纸能否占有一小块角落,来为自己打广告。 除此之外,翰林院还说了自己的现状。 最初翰林院的审稿部只有小猫三两只,翰林院的大臣也会自己写文章刊登在报纸上,因此重点审核的便只有每一期的小故事,但现在不仅投稿的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书商都找上们来。 报纸的发行握在朝廷手中,若是旁人想要同样发行报纸,自然也要经过翰林院的同意。 最初众人尚未看到报纸的真正利益,但自从第一份故事报面世,在京都城中引起了巨大关注之后,翰林院的审稿部每天都是人来人往,全都是来申请报纸发行的商人。 除此之外,还有各地官府的上奏,报纸的出现不仅令京都的百姓们震惊,各地也掀起了一股风波,但现如今投稿审稿都尚且握在翰林院的手中,各地书生想要投稿而无门。 因此联合了当地的书院同官府请愿,想要当地也能够正式发行报纸。 胤礽将奏折上的内容慢慢看完,脸上已经带上了止不住的笑容。 “真好。”胤礽放下奏折,双眼发亮地看向康熙,口中是不自觉地感叹。 胤礽最初提出发行报纸,确实是想要将报纸推广到各地,拥有各种不一样的报纸内容,改变小娜之前所说的文字狱严重的情况。 但报纸的发展情况,比胤礽想象中要快许多。 而康熙对于报纸发行后的效果也十分满意,报纸是个新鲜事物,为了保证有效性,康熙也会发表文章著作,翰林院的大臣也会附和,再加之仔细解释大清现如今实行的政令,还有那些令人记挂的故事,百姓心中对朝廷的威望也有了些许变化。 再加上纸张的降价,和各地相继准备建立起来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