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备用网站 最新地址 获取最新地址。

第41章(1 / 1)

(' 真就把自己当嘉靖对抗文武群臣呢? 叫什么高宗?直接庙号世宗得了! 【真就是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七成是人家的。】 【皇帝成要饭的了。】 【就这,君臣关系到死那都不错,也是不容易啊。】 “……” “……” “……” 康熙已经觉得手里这杯水已经不够压嗓子的了。 应该说一点也不刻薄寡恩吗? 有很好的学习明世宗的经验是吗? 至于的飞扬武、隆科多等人,那已经恨不得战战兢兢了。 这玩意是他们能听的吗? 这不是啊! 阿哥那是皇上的儿子,是皇子! 皇上再怎么也大概不会对皇子下手,但是他们是臣! 就算是担着皇亲国戚,眼下听着这些玩意那都不够皇上杀的! 尤其是身为銮仪使的隆科多,此时此刻自己嘴里还要念着关于那主簿的事,此时此刻连试图压低存在感都做不到,眼下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读下去,就当什么都没听见。 【只可惜了雍正设立的养廉银,最开始是个好东西,结果因为后人维护了,但是发展之下不打补丁补bug,最终大半白给,相当于没有,甚至还成贪官污吏的贪污池子,又或者另一个亏空池子。】 【原本这玩意说是禄重则吏多勉而为廉也没说错,毕竟落在个人身上最高的能够直接基础工资的一百倍以上,甚至两百倍。】 四阿哥闻声算了算,一百倍?两百倍? 那就是几万两银子? 如此薪资的确不少了。 不过真说是对比那个皇帝弄出来的各种议罪银之下,这些银子倒也算不得多了。 唯一的问题是这钱是从哪里出的? 不管怎么说这一笔银子到底不少,就从三哥话中来看,国库本就不丰裕,这钱大抵不是从国库中出的。 而且听这个话来看,这银子的出处八成也不是什么坏地方。 【的确是个高薪养廉,走了正途,原本可以当清官的那些人,真的可以当个清官了,而不是为了各种事情钱不够而去贪污。】 【虽然也有雷,即便是都是火耗归公之下,一部分用来当做养廉银,但是富庶地方的火耗和贫瘠地方的火耗,那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但是总的来说,在雍正朝也的的确确做到了吏治稍有澄清。】 话音落下,太子不由得有些心动。 百利而无一害的东西。 本来那些都是被贪了的。 上缴国库后,再给官员,既是充盈国库,也能够使吏治清明,简直就是一举多得。 这件事放在这里,俨然就是可以直接拿来照抄的东西。 虽然三弟前面说了这过程中有些问题,但是若是把这问题提前就改了呢?那不就皆大欢喜了? 反倒是康熙把这件事落在了那亏空池子上面,不过这件事,真说是说不心动是假的。 事情当前,更多的盼着胤祉继续说下去—— 【但是这玩意一代过去,第二代还没开始多少年,就一点点要完了。】 原本有心照抄的太子:?这都已经前人最好底子了,然后他的继任者就在这种事情上砸盘子??? 再想想那个议罪银,两者放在一起,竟然显得那么合理。 额…… 太子抬起手来不由得揉了揉太阳穴,试图缓解一下。 康熙见状,到底还是让人给太子也上了一杯茶。 至于四阿哥那边,也是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如此利国利民的事情怎会如此?! 不是说后人维护了吗?! 这就是所谓的维护吗?! 【因为完善养廉银的规定,扩大了能够得到养廉银的官员,变成常态化。】 【亏空的时候,不少官员就盯上了养廉银……】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没有火耗归公,没有养廉银之前,散碎银子铸成官锭上缴国库的时候,过程中损耗或者说溢出的这些银子,直接归了当地衙门,说白了就是贪一部分给衙门一部分,具体比例全看良心,从皇帝到下面的官场都知道的潜规则。】 【有了这玩意之后,改善吏治一朝,然后就从好好的奖金,逐渐被挪到其他地方补亏空。】 【后期不少官员头上还背着摊捐银然后供给养廉银,甚至议罪银的钱也养廉银里面分期付款,真就凭空贷款,不仅仅没有奖金,最后还倒欠要补。】 【可以说从官员身上的罚款,加上火耗钱的一部分,进入养廉银的奖金池子,然后各方再挪走奖金池子的钱,各地官员再背摊捐的把工资堵养廉银的亏空。】 【折腾一大圈,最后养廉银无以养廉,只能养贪。】 【借吴廷燮之言就是向之公摊养廉、 ', ' ')(' 盐商报效者,皆反为官商之累,害及于国,活脱脱成了一款完美的失败案例。】 大阿哥只有一个想法? 为何不禁止? 皇帝就这么坐视不管? 但凡有点心的,都不会坐视吧? 而对于这个问题,对于康熙而言,那简直就是都不需要胤祉来说什么。 他自己就能够切身解答。 因为禁不住,总有必须要钱的时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