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6(1 / 1)
要从容得多,想要方便或是有事要办耽搁一会儿也能很快追上。 “我没有爹。”温云起语气随意,“我爹已经死了。” 阿牛知道高家兄弟的身世,听了这话,没有露出丝毫异样之色。 这年头有那样的爹,还不如没有呢。 另一边的高定财扯着嗓子喊了几声,见大儿子不搭理自己,又瞅见了后面跟着板车走路的二儿子,喊:“志鹏!志鹏!” 高志鹏一路溜溜达达,他虽然没能捞着车坐,但肚子不饿 ,渴了有水,身上又没有背行李,只是赶路而已,还能一路与表哥聊天,他真的不觉得累。恍惚间听到了父亲的声音,他干脆绕到了板车的另一边躲藏。 高定财:“……” 他很确定两个儿子都听到了他的喊声,这模样,分明就是不打算认他。 这一刹那,高定财忽然开始怀疑自己。难道她做的事情真的很恶劣吗? 如果这时候两个儿子愿意带上他,他是不是也是那些护卫中的一员? 跟着大老爷有吃有喝,还有工钱拿。运气好点,还能捞着马车坐,不比在这儿当牛做马强? 高定财越想越意动,前面的高大伯听到弟弟嘶吼,发现那护卫里真的有两个侄子。弟妹和未来侄子媳妇居然还是由马儿拉车。 他们怎么混的? 高大伯也开始怀疑自己,他活了半辈子的人,在族中也颇有脸面。怎么 还不如两个年轻人混得好? 论出门时的底蕴,他手头好歹还有二十多两银子,弟弟一家银子没有他多,后来全家还各过各的,两个侄子……怕是加起来连五两银子都掏不出。 “志毅志毅……” 孔氏想要去追。 高大伯还有几分理智,眼看那一行人走得快,自家拼了命可能才能追上人家的速度,想要把人撵上,必须得前头的人停下来。他们没有水,根本就耗不起。 “别喊了,他们若是有心,早就过来了。” 既然没停,那就是没有相认的意思。 此时高大伯心里特别后悔,他都已经看到了跟在后头的赵家,那赵斌就带着妻子和儿媳,两个儿子也做了护卫。 好轻松啊! 高大伯心里格外羡慕,而就在这时,他听到了身后传来儿媳的哭声。 “小宝……小宝……” 高家兄弟俩都生了孩子,俩孩子都还不到一岁,当下这个世道,每天都有人死,大人都熬不过来,更何况那么小的孩子。 听着儿媳妇哭声里的悲意,高大伯心知,那孙子多半是要熬不过去了。 他眼眶一热,险些哭了出来。此时他真的特别后悔,这大概就是报应。 其实他这两个儿子并不比高志毅兄弟俩大多少,原本是可以推迟几年再成亲,但夫妻俩都觉得,这年景里娶媳妇简单又不花钱,给点粮食就能把人领回来。 夫妻俩都想占这个便宜,一下子娶了俩,甚至还想给小儿子志文也选一个媳妇,好在志文拒绝了,加上他年纪也小,夫妻俩才少娶了一个儿媳妇,要不然,这会儿就不是两个孙子,而是三个了。 不该娶的,娶了也不该在荒年生孩子。 高大伯抹了一把脸,不忍心去看身后的小孙子,问:“二弟,你为何没给志毅娶个媳妇?” 高定财听到了侄媳妇那边的哭声,这一路同行,他猜到是孩子不行了。兄长喊自己,他还以为是想让他帮忙给孩子挖坑,得知这问话,他愣了一下。 高大伯看到弟弟这般神情,忽然就懂了。 弟弟并不是有多聪明,不过是对孩子不上心罢了,再说,之前也定了亲的。想到此 ,高大伯看了一眼恍恍惚惚的白灵儿。 高定财回过神:“我给他定了亲,那混小子不听话……”说到这里,他大概明白了兄长的意思,当即得意道:“我知道这年头不好成亲,等过几年再说。” 按照白灵儿的年纪,再过两年才能谈婚论嫁。 高大伯:“……” 他心里梗得厉害,对儿子那么不上心,还得意起来了。若不是需要知根知底的人同行,他真的想把二弟撵走。 第140章 逃荒路上的兄弟 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 温云起带着全家靠着吴老爷,一路上麻烦都少了很多,即便是在赶路,吃住也并不凑合。 吴老爷身体不好, 说是要赶路去江南, 其实一点都不赶, 别看他们路上走得快, 有时候中午遇上合适的客栈, 下午也不再赶路, 翌日早上才启程。 所以,一群护卫并不累。而且,跟着吴老爷有吃有喝,虽说不是大鱼大肉,但总不至于在饿肚子, 喝水也一样……到处都缺水, 却也总有不缺水的地儿,如今能够开张的客栈,里面都有水,给出了价钱,就能带上几桶。 护卫们日子过得舒坦,吴老爷那边简直是花钱如流水。动辄百两, 短短几日, 花了千多两银票。 跟着吴老爷的赵斌和杨大林他们日子就不太好,他们当然不舍得像吴老爷那么财大气粗地只图安逸不过问价钱, 多数都是在客栈不远处露宿。 当然了,护卫们肯定不如吴老爷住得舒适,多数时候都是睡大通铺。 胡文思要带着母女俩住客栈, 母女俩说什么也不答应。赵氏觉得太糟蹋银子,但不拦着儿媳妇去住。 她死活不去,胡文思又怎么好去? 最后,温云起安顿好了后,都是与胡文思他们一起过夜。 相比起温云起他们一路上的平静,高家兄弟就遇上了不少麻烦。 高大伯的小孙子没能熬过来。 他们急着赶路,再加上去了的那个孩子不到周岁……说句难听的,这么点儿大的孩子,即便不是灾年,也都是往老林子里一扔就算。 在如今这家中长辈死了都不能好好安葬的年景里,一家子停下来给了孩子刨了个坑,就算是对得起孩子了。 杜鹃几乎哭晕过去,却也很快就接受了儿子离世的事实,或者说 ,早在他们从家乡启程时,她就接受了孩子养不住的可能。 为了把孩子安顿好,耽误了一个多时辰,杨氏带着女儿坐在板车旁边,别说催促,她希望一辈子都坐在这里,再不要赶路才好。 其实他们这一行大部分人都是这种想法,高大伯催着赶路,一家子再不甘愿也磨磨蹭蹭起身,白灵儿跟丢了魂似的,听到这话,就和没听见一般。 “快点!我可不等人啊,能跟的就跟上,跟不上的自己看着办。” 他态度强硬,语气也不好。 杨氏真的起不来。 她这一路走得磕磕绊绊,眼睛却没停下来,到处查看打量,就想找个愿意照顾她的厉害男人。 如果是吴老爷那样身份的男人最好,她知道这很难,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