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5(1 / 1)
问:“你是怎么跟大人说的?” “如实说了。”温云起面色淡淡,“当时那么多人,我可不敢撒谎。” 李猛刀面色胀红:“你怎么就那么老实?咱们共事多年,你这是要害死我。” “我笨嘴拙舌的,万一没能瞒住大人反而把自己搭进去了,我这上有老母,下有弟弟,到时谁帮我照顾?”温云起摆摆手,“你老是半夜就走,若是被罚,那也是你应得的。” 李猛刀一口老血梗在胸口。 夜里轮值时偷跑的人不止他一个,或者说,除了袁顺利这种老实疙瘩,就没有不偷懒的。区别是次数多或者少而已。 众人也不是没想过会东窗事发,但法不责众,九成九的人都跑过,大人即便知道了,最多就是责罚一二,然后改掉这些坏了的规矩。 总之,大人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撵走……可能会抓几个偷懒厉害的杀鸡儆猴。但李猛刀从来就不觉得自己会是那只鸡。 “顺利,咱们共事多年,我家里什么情形你也知道,上有老下有小的,我真的不能失去这份活计。听他们说,大人动了真怒,昨晚不在职的几人,全都要被撵走。” 李猛刀正因为打听到了这些,才如此慌张。 光听这些话,李猛刀确实很可怜。 但是,袁顺利就不可怜吗? 上辈子大人问责下来,明明袁顺利当差多年就只玩忽职守一次,且他是家里出了急事才离开的。若是李猛刀如实说,袁顺利再求一下情,凭着他往日的老实本分,怎么也不至于落一个被衙门撵走的结果。 天天偷懒睡觉的人都没被撵,还当着差,他一个最老实的被撵,皆因为李猛刀胡乱编排,说袁顺利几乎每个夜晚都会早早回家,将值夜之事丢给他一个人。 袁顺利想要为自己辩解,奈何大人忙着找人,而他又是真的在该当职的时候跑回了家,大人压根就不见他。 温云起一脸疲惫:“谁走谁留,我说了也不算。你跑来纠缠我,不过是浪费时间。赶紧想法子请人帮你求情才最要紧。” 语罢,关上门回去睡觉。 李猛刀再敲门:“顺利,你帮我去大人面前澄清一下,就说我昨晚是家中有急事……” “你这是在为难人,我从不说谎。”温云起声音坚决,“谁让你昨夜回家的?若你真的是去买早饭,说不定还能和我一起立功。” 李猛刀:“……”谁说不是呢? 他若是早知道昨天晚上衙门会出事,绝对不会回家。 眼瞅着袁顺利不肯帮自己说情,李猛刀心中恨极,却也不愿意在此耽搁太久的时间,他得想想办法,找个在大人面前说得上话的人帮自己求求情。 * 温云起按时上职,只有他到了,白日守门的两人才能离开。 大家共事多年,即便不熟悉,也互相都认识。一见面,两人就先恭喜他。 都知道昨晚上和袁顺利会升职,但这上来就恭喜……多半是有眉目了。 温云起谦虚了两句。 “救人是分内之事,这不是什么喜事。” 其中一人笑道:“大人发了话,让您做班头呢。往后袁哥可就是我们的上峰了,这如何能不是喜事?” 温云起适时露出一脸惊讶,又惊喜的问:“真的?” 当年袁父立功,原本可以做个差头,可但凡他升一级,原本要升职的人就只能继续等。那人家中富裕,不想再等,私底下找到了袁父,给了十多两银子。 看在银子的份上,袁父主动辞了。表示自己太老实,管不了旁人。 衙门里分三班,各司其职。袁顺利所在是站班,顾名思义,就是巡视衙门和在各个门口站立,需要夜里轮值。而这也是三班中最轻松的,快班需要抓捕犯人,去各处送信,壮班则是负责押送犯人和看守大牢。 遇上衙门里特别忙,比如收粮税时,则需要全部打乱重排。 其中壮班也需要夜里轮值,并且大牢里的味道不好……不过那地方有油水,脏臭一点,时不时就能拿到犯人家眷送的好处。 其实快班偶尔也能拿到好处,比如出去抓人,犯人想要打听一下自己的罪名或者案子进程,就会悄悄塞些好处。又比如犯人家眷想要自家人在押送途中被善待,也会给一份好处。 最没油水的是站班,没有人会想着给守大门的人一些好处,即便要给,就在大人眼皮子底下的各处门口塞,谁敢接? 站班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可以偷懒,夜里轮值能睡觉……夜里睡好了,白日不困乏,便可以四处去找活干。 站班白天黑夜加起来四十人左右,除了少数几个家境富裕的,大部分都在外头有活计。 站班八个差头,一个班头。 其他也差不多,班头上面就有一位梁师爷,直接管辖众人,若是三班之间谁需要借调人手,也是梁师爷出面吩咐。 站班的人如此懒散,长达几年玩忽职守。说班头不知,谁都不会信。 既然知道还纵容,那被罚也在情理之中。 果然,温云起在门口站了不到一刻钟,又有人来叫他去梁师爷处。 温云起进门就行礼。 官大一级压死人,这话一点不假,三个班头看似平级,实则快班和壮班互相之间谁都看不上谁,又一同鄙视站班。 梁师爷看他态度恭敬,颇为满意,捻着胡须笑道:“不错,年纪轻轻有胆有识,昨夜你立了功,大人的意思是往后站班交给你,对了,王师爷也帮你说了好话。” 王师爷就是昨晚来记录供词的那一位。 从最低等的衙差一跃成为管辖四十人的班头,这升得有点太快了。而想要做班头,得识字写字,光是只识得几个字还不行,必须得是正经读过书,有些衙门人才多了,甚至还要求至少是童生。 “属下一定好好干。”温云起打算回头送点礼物给王师爷。 当然了,面前这位的礼物也不能少了。不求二人提拔,别使绊子就行。 其他的不提,三个班头之间互别苗头,互相借调是尝试。偏偏站班的人手可多可少,是最容易被借人的一班。 每个大门都要人手,每晚都要有人值夜,这借走的人多了,能歇着的人就少了,甚至可能没得歇。这些人在衙门里干活,为的是混完一个月拿了俸禄回家买米养家糊口。想要让他们为公事多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谁都不会愿意。 身为班头,上头有吩咐借人,不借是不行的,但若是借出去的人受了委屈,留下来的这些人又需要多上工,众人都会不服气。他们不会讨厌决定借调的人,只会怪班头不会推辞,护不住手底下的人。 当然了,站班必须要借人,但要怎么借,借去做什么,借多少人,这里面就有个度,需要班头自己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