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备用网站 最新地址 获取最新地址。

分卷阅读504(1 / 1)

来了,还整理好,被皇帝收藏起来。 没想到太子会要这个当赏赐,皇帝自然没拒绝,让李德全去拿过来了。 只是实在太多了,皇帝先送来一部分,是自己跟小太子差不多年纪做的功课。 小太子很高兴,还保证会好好收藏,又想誊抄一遍后再送回来。 皇帝自然没有不应的,郭珍珠却觉得小太子实在太努力了,自己那些功课已经够多了,还想看皇帝跟他年纪一样时候做的功课来做参考。 估计小太子看过后会先自己做一遍,然后跟皇帝做的功课再对比一番。 这么一来,就能找到不足之处来改进了。 皇帝对小太子的上进也很欢喜,不过亦觉得只送自己以前写的功课实在太少了,另外还给小太子送了不少书册,其中有一些是孤本,一些则是翻译的西洋书籍。 郭珍珠:皇帝你这送的不是学习资料和更多的学习资料吗?就离谱! 小太子收到皇帝另外送的书册却很欢喜,每天埋头苦读。 郭珍珠感觉学霸的世界实在太难理解了,不过小太子高兴就好。 皇帝在畅春园住得舒服,毕竟这里宽敞多了,还有花园和内湖,能赏花和泛舟,比住在皇宫要自在惬意得多,于是住下就不想走了。 索性过年也是在畅春园过的,皇帝依旧准备了烟花。 正好内湖把花园隔开两半,男女宾客能分开坐,放烟花的船只就在湖中。 于是两边的客人都能欣赏到绚丽的烟花,一个个都是赞叹又满意。 更有人宴席后写了诗句来传唱,赞美璀璨的烟花。 郭珍珠不是很懂这些文人,见着什么都能写诗。 不过皇帝看了还挺喜欢的,自己也写了几首关于烟花的诗句,把其他人的诗句集中在一起,让内务府印刷成诗集。 这当然不能卖,只能送,诗句被收录的人自然能得上好几本。 他们能供在家里,也能送给亲近的朋友和喜欢的晚辈,简直是能吹嘘好久的礼物了。 六阿哥的农学书还没写完,宫里的印刷局没什么活计,倒是叫皇帝先用上了。 不过六阿哥的农学书已经在写第二本了,皇帝看完第一本,感觉很不错,已经拍板让人先印刷起来。 郭珍珠也看了六阿哥写的原稿,他的农学书跟之前出书的沈家和李家完全不同。 并不是囫囵把农学大致说一遍,从犁地、选种、播种、育苗等开始说,而是把作物分成了大类。 大类底下还有小类,大类的种植方法大差不差,但是一些特殊的品种就有一点不同的地方,写得是明明白白。 甚至还分开了地域,比如水稻在南方种和在北方种,彼此有 什么一样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样一来,拿到书的人看了,在南边或者在北边种的人,都不会因为用了同一种办法而不一样。 播种的时间,以及浇水的量等等都有所改变。 比如菱角,在南方容易种,但是到北方就需要注重保暖和湿度的问题。 六阿哥写得很仔细,可以说这是一本种植的入门书。 如今很多种地的人都是从长辈传下来的办法,粗糙得很,有些却因为口口相传丢失了不少细节。 没有那么系统化的种植,被六阿哥梳理过后就要容易得多了。 只有一样,种地的农人未必都识字,或者就识一点。 所以这农学书一出,种地的人可能不会看,不会种地的人看了也没用。 郭珍珠还担心六阿哥出书后,发现这书的作用其实没有那么大,孩子会失望。 于是她私下问皇帝,表达了这个担心。 皇帝听后笑笑道:“爱妃放心,这农学书出来后,在各地都有司农,会负责此事。” 郭珍珠起初有点疑惑,皇帝这还给六阿哥的农学书分派kpi了? 让各地的司农采买这本书,那书的销售量完全不用发愁,六阿哥知道后一定很高兴。 但是郭珍珠很快回过味来,各地司农是识字的,他们拿到书后借鉴经验来教导当地老农种地,这种地的kpi就可能有所提高了。 指导了没提高,那肯定不是六阿哥这本农学书的问题,毕竟都写得那么详细了,做不到肯定也不是老农的问题。 老农不识字,那就是指导的那些司农的问题了。 思及此,郭珍珠感觉这压力全在各地司农身上,他们还不得卯着劲钻研这农学书,努力给当地提高一下产量? 要真能提高了,皇帝一见高兴了,指不定这司农还有机会被提拔。 要是搞砸了,没提高甚至还降低了,那司农的处境就尴尬了。 郭珍珠点头道:“原来如此,倒是臣妾想岔了。有各地的司农大人在,想必这书也能有所帮助。” 只是这书暂时就写了一册,写的是比较常见的作物,大部分地方都能种会种的。 哪怕当地没能让所有作物提高产量,起码有一种能稍微多一点,都能给皇帝交差了。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还得看当年的天气。要是天气不好,能保住原来的收成就算是提高了。 六阿哥很清楚一些不常见的植物,有些人可能都没见过,更别提是会种了,而且也没必要种。 所以第一册 农学书,他选的都是特别常见,又大部分人见过甚至种过的类型,这就很好上手,也愿意尝试了。 不然介绍怎么种蓝盆花,只能看又不能吃还非常稀少的花,谁会认真看究竟怎么种才能好呢! 郭珍珠并没有参与六阿哥写农学书的事,毕竟她对种植实在是不擅长,还不如六阿哥自己研究着写算了。 没想到六阿哥不但钻研了,还琢磨得尤其周到,一点都不需要她操心。 郭珍珠有时候觉得四格格和六阿哥真的太懂事了,几乎没什么需要她来收拾烂摊子,偶尔她还感觉有点寂寞。 等九阿哥出生后,爱哭的性子就让她预感到,这可能是个不一样的孩子,还真叫郭珍珠猜着了。 好歹九阿哥挨着郭珍珠就能安静,所以时常他清醒的时候,奶娘都会立刻把小阿哥抱过来。 郭珍珠也习惯了,九阿哥挨着自己乖巧躺好,不哭不闹,很快又继续睡过去。 后来九阿哥渐渐长大,清醒的时间长了,也学会了坐,还学会了翻身,就变得没那么安静了。 她只要一个不留神,九阿哥就可能把自己翻出软塌。 郭珍珠只好让内务府做了一张宽敞点的小床,让九阿哥能够随意翻身。 只是他翻身越来越厉害,小床都满足不了九阿哥的时候,郭珍珠就像几年前一样,转移到厚厚的地毯上。 铺满的地毯几乎见不到边缘在哪里,足够九阿哥滚几十个来回了。 四格格一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