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备用网站 最新地址 获取最新地址。

分卷阅读486(1 / 1)

。” 大阿哥点点头表示手脚了,旁边的小太子也笑着说道:“六弟这经验十足,该传下去,让其他人都记住了,找病株就要容易一些。” 身边自是有太监跑腿,把六阿哥的话传下去了。 这下找病株的人就更快更好了,转眼就把一小片的病株都找了出来还拔掉来烧。 看着烧掉的病株,不少人心疼得很,却也无可奈何。 皇帝得知六阿哥对外教授经验,让人更快找到水稻病株,对他夸赞道:“小六不错,听说你还琢磨出防治稻热病的办法了?” 这话一出,周围其他人不由面露惊讶。 才多久的功夫,这位六阿哥不但找出病株发病的规律,让人更快找到病株之外,甚至连防治的办法都想出来了吗? 他年纪小小的,这脑瓜子是怎么长的? 大阿哥不由摸了摸自己的脑袋,默默悲伤了起来,他要有六阿哥一半脑子,做功课的时候就没那么痛苦了。 六阿哥却不敢居功,摇头道:“皇阿玛,这法子不是儿子琢磨出来的,是额娘说的。儿子打算先在额娘的田地上试一试,要是有效再禀报皇阿玛。” 皇帝知道六阿哥素来谨慎,点头答应道:“不错,那你先试试,回头有用那就写个章程送过来。” 听罢,六阿哥答应了一声,回头就去自家的田地试了起来。 管事比六阿哥还担心这方子泄露出去,只让自己的几个心腹帮着六阿哥在四块田地上做试验。 选的这几片地出现病株最多,而且还是反复出现。 已经拔掉了一小半,剩下的暂时尚未知道会不会后边跟着发病。 索性六阿哥就打算用这几块地试试,能不能用防治一番。 一块地用上硫磺粉,一块地撒上石灰石兑的水,一块地撒的草木灰,最后一块地则是上边三种都撒上。 六阿哥还每天来这几块地走一圈,看哪一块地恢复得最好。 郭珍珠没想到六阿哥都会用对照组来做实验了,因为这几块地受灾的情况差不多,病株的数量也相差不大,最是有比较性,看看哪块地的效果好,那个法子就是最适合的。 四格格还给六阿哥建议,添上三块地,把不同的两种混在一起来撒。 最后六阿哥发现三种混合在一起的那块地,恢复是最好的,其他几块地陆陆续续还会发现几株发病的水稻,唯独这块地后边再也没出现病株。 于是他写成折子,递到皇帝跟前。 皇帝十分高兴,大手一挥道:“这边的稻热病彻底没了,必然要记小六你一功!” 六阿哥笑眯眯道:“皇阿玛也得记额娘一功才是,还是最大的功劳。” 皇帝一听就好笑道:“放心,爱妃这功劳朕自然不会忘。” 他这边找到防治稻热病的法子一出,当地都沸腾了,官员们立刻上门想求这个方法回去。 皇帝特地来问郭珍珠的意思,是不是把解决的方子直接交给当地官员,毕竟这法子是她琢磨出来的。 郭珍珠想了想就道:“皇上,不如把这方子贴在城门口,要是不识字的,就叫嗓门大的士兵反复说上几遍,让所有人都能知道。” 听见这话,皇帝立刻明白她的意思:“爱妃是担心这几个官员拿到方子后,只会给当地大家族送去,余下的小门小户可能就拿不到了?” 郭珍珠笑着点头道:“可能是臣妾杞人忧天了,毕竟这方子拿在手里,要传播开去也不容易。” 可以说当地官员拿捏着这个方子,大家族可以花钱来求回去,其他小门小户就未必有这个身家了。 加上如今消息传播没后世那么迅速又灵通,一层层传开,也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 但是这稻热病却不等人,拖上十天半个月的,田地里的水稻就可能没救了,今年的收成或许要颗粒无收。 城门口这么个人来人往的地方,才是传播消息最好的位置。 有士兵大声宣扬,来回的人很快就能得到方子,立刻给田地做出防治,起码能救回一部分的水稻。 皇帝觉得这法子极好,立刻拍板,让李德全派人去办了:“爱妃这又立下大功了,朕该大赏才是,就是爱妃想要什么?” 第151章 郭珍珠想了想说道:“皇上,不如就跟四格格说的那样,派画师来把花园一年四季都画下来。咱们在京城,也能欣赏花园的美景了。” 皇帝听着摇头道:“这事简单,朕回头派画师来就是了。只是这点小事,倒也不能算赏赐。” 郭珍珠又说道:“臣妾还想着等阿玛年迈致仕的时候,也能带着额娘到江南来欣赏这花园的景色。” 这话让皇帝又摇头了:“这也是小事,不过三官保年纪不大,爱妃倒是已经琢磨起他致仕的事了?” 郭珍珠听后就笑着解释道:“臣妾很清楚阿玛的能耐,如今能当工部尚书,已经是皇上的大恩典了。阿玛也是一时掌管工部,等皇上找到合适的人选,给阿玛换个清闲一点的官职,或是阿玛致仕后能带着额娘四处游玩一番。” 她说着,又不好意思说道:“臣妾有幸跟着皇上出京四处走走看看,阿玛和额娘这辈子就没出京过。臣妾看着江南如斯美景,就想着阿玛和额娘也能一起来看看就好了。” 郭珍珠努力补救,她真的觉得三官保的能力有限,如今在工部就是个吉祥物而已,帮皇帝扛上几年,找到适合的人就能换掉他了。 反正三官保如今身上还有爵位,不当官早点退休后也有钱,还能带着自家额娘到处游玩。 这种提早退休的生活,郭珍珠都想要啊! 不过在皇帝面前,她这个当女儿的就不好说得太直接,仿佛在说自家阿玛的坏话一样。 皇帝听得好笑道:“要是以前,朕也担心三官保做不了几年,如今他跟之前不同,知道上进了,在工部其实做得挺好的。” 他见郭珍珠不大相信的样子,就解释道:“工部这个地方,掌管了各地的修缮、水利等工程。工程大大小小都有,用的材料如何,多久完成,多大规模,完全靠工部来估摸,然后再批下,从户部走银子。” “这其中把握的度如何,就看工部尚书了。工程可大可小,可以深度修缮,也可以简单修。评估这修缮的程度,也是工部的意思。” 郭珍珠是听明白了,工部掌握各地的工程款批复和审核,这其中可操作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所以油水也是六部里最多的。 比如修一座桥,这是大修还是小修,审核的时候稍微放水,那就能大修了。但是最后其实只是小修,多出来的银钱,其他人就可能偷偷收了。 可能收得不多,可是架不住工程多,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了。 偏偏这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