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备用网站 最新地址 获取最新地址。

分卷阅读459(1 / 1)

。不过沈家人真以为跑了,就能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吗?” 看见的人又不是瞎子,肯定不止郭络罗家的人看到,出入城门的人得多少啊,总会看得见沈家的嘚瑟。 后来沈家灰溜溜跑了的事,估计也有不少人见了,私下嘲笑沈家呢! 这么多人知道了,皇帝必然也会收到风声,宜贵妃琢磨着,沈家估计得倒霉,不由笑了起来。 郭络罗夫人只呆了一会,留下家里送来的瓜果蔬菜就出宫回去了。 食材都收拾去小厨房了,郭珍珠派人把五阿哥和六阿哥叫回来,一起用郭络罗夫人带过来的食材。 六阿哥回来的时候很高兴,手里还拿着一本书册。 他笑着说道:“额娘,这是李铭送给我的书,说是李老爷子的书稿。” 郭珍珠接过来一看,发现纸上的墨水很新,估计是李铭特意誊抄了一遍才送来。 她好奇问道:“记得李家也出过一本书,怎的这书稿跟那书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六阿哥点头答道:“李铭说那书是李老爷子早年写的,有二十年了。这书稿则是补充了不少地方,原本打算找到适合印刷的书坊,正巧沈家才出了一本农学书,李家不好这时候再出,也就放弃了。” 要是这时候出书的话,这倒是像李家想学沈家,故意这时候出版一样,于是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郭珍珠听着,就觉得这李家老爷子倒是个拎得清的,不是意气用事,这时候故意跟沈家打擂台。 “这书送去给皇上看看,要是合适,就在宫里印刷也行。宫里印刷要清晰好看得多了,封面也能做一做。” 这样一来,就比沈家的书要高档得多。 六阿哥听后却摇头道:“额娘,买农学书的多是一般人家,书要做得太好定价太高,买的人反而少了。” “按照儿子的意思,只简单印刷为好,封面什么的能省就省,把定价打下来。” 这样一来,能买得起农学书的人就能更多了,回去还能参考一二,种地更科学有效,收获也能更多。 郭珍珠笑笑道:“六阿哥想得更周到,是我想岔了。那就按照你的意思来,回头找个印刷可以,口碑不错的书坊试一试。” 书坊都在宫外,琉璃对这些不大熟悉,估计得找三官保帮忙看看哪家书坊印刷还可以,又价钱不算太高的。 郭珍珠有点迟疑,三官保好像是会砍价的,似乎还挺擅长。 他如今当了工部尚书,跟以前抠抠索索的样子不同了,要是砍得太厉害,会不会对三官保的名声有碍? 郭珍珠胡思乱想了一会,就让人把书册放进锦盒里头,等会送去给皇帝看看。 五阿哥也拿出图纸来说道:“姨母,天车已经画好了,瞧着比之前好多了。多得姨母提点,我和戴先生都十分感激。” 这话叫郭珍珠笑了:“五阿哥客气什么,我正好知道就告诉你了,剩下要怎么做出天车来,还得你和戴先生努力才行。” 五阿哥点点头,知道自家姨母能提点改善图纸,已经相当了不起了,剩下的事自然得他亲自来。 小厨房做好饭的时候,皇帝正巧来了。 小礼子赶紧又多做了几道菜送来,皇帝坐下后,郭珍珠索性把李家送的书册送过来给他看。 皇帝翻了翻,点头道:“李家写得相当详尽,补上了不少东西。” 只是他看着看着,眉头不由微微皱了起来,吩咐李德全道:“你去把沈家的那本书拿过来。” 李德全很快叫太监跑腿取了沈家的农学书送来,皇帝翻了翻,很快递给身边的郭珍珠道:“爱妃来看看这两本书。” 郭珍珠心下疑惑,还是接过书看了看,发现沈家的农学书跟李家的颇为相似。 不过农学书的重点都差不多,说的都是选苗、育苗、施肥和浇水等等的要点。 但是她仔细一看,能发现李家老爷子早年写的书估计有些不够仔细妥当的地方,后边的书稿里头还划出来补充修改了一番。 然而沈家的书里头,这一块地方居然跟李家老爷子早年写的一样,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毕竟李家老爷子二十年前写的书,沈家最近两年写的,竟然前后非常相似。 哪怕农学说的事差不多,每个人写的习惯多有不同,但是隔着这么多年,耕种模式稍微有点改变,依旧相似到这个程度,沈家恐怕是借鉴了李家老爷子早年写的书。 当然沈家不至于直接用了,还是添了一部分自己的经验。 皇帝回头还让六阿哥去问李铭,李老爷子是什么时候想再版自己这本书稿的。 李铭想了想,说是两年前。 六阿哥感觉这就巧了,怎么李老爷子想再版自己的书,沈家那时候就出书了呢! 然后李老爷子看沈家出的书,也就放弃再版自己的书稿了。 六阿哥一问,李铭就说道:“那会儿爷爷想印书,还特地去问了几个书坊。我那时候年纪小,还跟着去的,所以有印象。” “跑了好几个地方,爷爷还问了不少事。我年纪小,听得无聊,走得又累,最后是被爷爷抱着回家去的。” 说到这里,李铭还有点不好意思道:“后来爷爷忽然说不印了,再也不出去跑书坊,我还挺高兴的,总算不用继续走得脚板疼了。” 如今看来,李老爷子会放弃,估计也是看出沈家这书跟自己的很相似。 但是沈家先出的,李老爷子如果后边再印刷,被人看见这前后很相似,就有点说不清楚了。 毕竟李老爷子二十年前出的那本书实在太久远了,估计都找不出原版的书来。 哪怕他想说沈家这书跟自己二十年前的书一样,也得拿出证据来。 拿出手稿的话,旧的那一版年代久远,已经模糊不清了。 新的这个是李老爷子最近几年陆陆续续添上的,字迹比较新,就不可能作为证 据。 索性李家老爷子还挺乐观大气,觉得农学书印刷出来就是让人看的,加上沈家这书上边没什么错误的地方,只要有用就行了,于是就放弃了再版的事。 郭珍珠听说的时候都沉默了,沈家是听说李老爷子想再版,就赶紧抢时间把书出了吧。 如果李老爷子不放弃,沈家估计后头还有很多手段来把李家压下去。 沈家这是错上加错了吧?看来皇帝之后的惩罚,还能再加重一点了。 说沈家作死,原来他们还能更作死。 皇帝原本看在沈家出了农学书的份上,惩罚还算轻了,只是不让他们暂时走上仕途而已。 要是以后沈家能做出点什么成绩来,皇帝可能还会再考虑用他们。 如今沈家这书居然还没多少是自己写的,那就不一样了。 而且更不凑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