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0(1 / 1)
有才之人,又对她极为忠心,日子才能过得如此风生水起! 最后郭珍珠还是沉默收下了四格格的夸赞,没打破四格格对自己高达八百米的滤镜。 郭厚脸皮珍珠:还是维护住女儿心里对她的高大形象吧! 第131章 孩子们都去上学了,郭珍珠忽然发现自己开始有点无所事事。 她想着之前答应六阿哥,要给他印刷书,不如提前弄个书坊来印刷。 以后这书坊做起来了,再做六阿哥的书,也能更精美,不至于临时买的书坊,还得重新经营起来。 加上郭珍珠也担心自己穿越久了,对以前的事记得没那么清晰。 她苦思冥想好多天,琢磨活字印刷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郭珍珠最后想起,后世看到的一个叫古腾堡的西洋人做的活字印刷机。 这印刷机的原理其实就是活字印刷,不同的是多了一个印刷的机器,不需要直接手工来制,要方便有效率得多。 机器中间有个能滑动的凹槽,专门放活字,排列好之后,在活字上刷了墨水,盖上白纸,右边还有个方形的薄板,用来压住白纸。 然后左边有个吊起的木板,压下去就能让整张白纸印刷上。 薄板的作用,就是固定了白纸和活字,不需要人手来固定,压下印刷的时候就不会歪了。 原理很简单,郭珍珠很快画了图纸。 画完后,她就觉得这图纸估计就自己能看明白了。 皇帝来的时候见郭珍珠认真在写写画画,还以为在作画,等他走近的时候才发现郭珍珠在画一种机器的图纸。 他凑近看了两眼,问道:“爱妃这是什么?看着似乎是个简单的机器。” 郭珍珠指着图纸大概说了起来,还道:“臣妾之前答应六阿哥,要给他买下一座书坊,回头帮着印刷书。如今的印刷还是雕版居多,臣妾想着用活字的话,这些字就能重复用了。” “要是印刷别的书,也是可以的。换一换就行了,只这些活字不能用木头,不然太容易坏掉了。” 皇帝点头道:“木头做活字的缺点就是没用多久,不是发霉就是损坏了,用不了太长时间,实在十分浪费时间。不过也可以用铜,耐磨一点。” 他仔细看着郭珍珠这图纸,指着机器中间说道:“这活字放在中间固然不错,但是只有一张实在太少了。如果左右两个凹槽,同时刷磨,白纸覆盖在上面。一边印完,下一张就能印刷,能减少很多时间。” 一个个印,还得等上一张印完后挪回来重新刷墨,然后再印刷,那就该慢了。 还不如左边在印,右边继续刷。 然后左边印好挪回来,右边的就能挪过去印刷了。 郭珍珠听后恍然大悟,果然还是皇帝厉害,一眼就看出能改进的地方:“皇上果真金睛火眼,一下就看出这机器的缺点了。” 皇帝听后只笑笑道:“也是多得爱妃先画出了机器的图纸,朕看到后才能找到改善的地方。” 可以说没有郭珍珠这个机器作为基础,皇帝也不可能帮着改进了。 郭珍珠笑眯眯道:“皇上这样夸赞,臣妾都要害羞脸红了。” 皇帝没见郭珍珠多脸红的样子,还是忍不住伸手轻轻捏了捏她的脸颊:“爱妃这机器不错,六阿哥的农学书估计还得很多年后才能写出来,倒是朕的算数书,写得差不多了。” 郭珍珠懂了:皇帝这是打算在六阿哥之前,先用这个机器把他亲自写的算数书印刷出版了? 姜还是老的辣,这机器做出来了,六阿哥还没用,皇帝倒是先用上了! 不过皇帝说宫里有印刷局,也有专门的工匠,会做铜活字,会雕刻,可以说什么都不需要郭珍珠来操心。 既然如此,郭珍珠压根没有拒绝的理由。 回头六阿哥要印书,直接来找皇帝,宫里的印刷坊也能做得极好了。 皇帝把图纸交给戴梓,尽快做出机器来。 这机器不复杂,稍微改动了一下,戴梓几天功夫就做好了。 他拿着图纸和机器过来的时候,还跟皇帝感慨道:“皇上,这机器不难,却能增加印刷的速度,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实在妙极!” 皇帝笑笑道:“是皇贵妃为六阿哥想出来的机器,朕稍微改动了一部分。” 闻言,戴梓惊讶道:“原来是皇贵妃娘娘,微臣实在自愧不如。” 他是知道这位皇贵妃十分博学多才,没想到如今居然连活字印刷的机器都做出来了。 戴梓让人摆好机器,暂时还没做出活字来,只把以前用过的先添上,给皇帝看看印刷的情况如何。 是不是能印刷得整齐清晰,速度又怎么样。 皇帝不止改动了活字的凹槽数量,还把压纸的薄板做成了三边的凹槽。 里面能够放尺寸一样的白纸,印刷的时候直接把薄板压下,就能跟活字对齐。 每一张白纸印刷,都能让活字印在中间的地方,每一页都完全一样。 做成三边凹槽,印刷好后,手指从纸张边缘一划,就能把印刷好的纸张从没有边缘的凹槽划拉出来,非常迅速方便。 接着就能继续印刷新的白纸了,丝毫不耽误。要是之前郭珍珠设计的,就得把白纸固定在一个位置上才好印刷,反而要慢一些了。 戴梓感觉这两处改动极好,机器开动后,是三个人一起用的。 一个人给活字刷墨,用的是用布包起来圆印章,旁边有墨盒,沾上就能飞快刷好。 另一人就把带白纸的薄板压下推到左边,再有第三个人放下木板把白纸整齐压在活字上。 印好后,掀开木板,继续刷墨和压下白纸,又能继续印刷了。 一来一回确实没花多少时间,转眼间就印刷了二百来页,戴梓才让几人停了下来,把划拉到筐子里的纸张都拿起来。 戴梓整理了一下印刷好的纸张递过来,皇帝仔细看了看,每一页确实印得都一样。 只是这墨水的深浅不好把握,跟工匠的沾墨的力度,以及这墨水也有关系。 水多一点,墨水就要浅一点, 印刷出来字迹也要浅。但是水多,字迹就容易糊成一团。 水少一点,墨水就要深一些,印刷出来的字迹也会深。 这方面工匠还得多练习来熟练,倒不是大问题。 印刷都在纸张的正中间,速度很快,印刷的清晰度相当不错,皇帝就点头道:“可以多做几架这样的机器,一本书印刷出来就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了。” 戴梓点头附和道:“皇上,确实如此。回头微臣就让工匠雕刻活字,很快就能开始印刷了。” 皇帝自然没意见,把手稿交给戴梓,只需要等一等,就能收到印好的书了。 约莫半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