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备用网站 最新地址 获取最新地址。

分卷阅读355(1 / 1)

都吃完了。 六阿哥默默看向皇帝,皇帝还有点不好意思。 好在御膳房送吃食来,才算是打破了皇帝这份尴尬。 御膳房送来的吃食不少,摆了一桌子,满满当当的,荤素都有。 皇帝拿起筷子,郭珍珠和六阿哥才跟着吃了起来。 郭珍珠夹了一筷子,今天的烤鸭味道特别好,不由又多夹了一筷子。 她跟皇帝不一样,喜欢的不止两三口,恨不能半盘子都吃掉。 六阿哥跟郭珍珠差不多,他今天又做了力气活,特别饿。 他的小手太短,盘子离得远,不能自己夹菜,就指挥身后的琉璃帮着布菜。 两母子吃得特别香,皇帝看着也忍不住多吃了半碗饭。 吃过饭,林嬷嬷送来蜜水,给皇帝泡了热茶。 皇帝喝着茶继续说道:“采买的人听闻三年生的老竹子比较好养活,所以买的基本上都是这年份的。” 毕竟年纪太小的,根系太弱,不容易种活。要是太老的,五年十年的,可能种上了,没几年就老死枯萎了。 索性三年生的竹子,不算太小太弱,又不会太老,正是合适种下的时候。 “只采买的是北边的人,对南边这些竹子不够了解。买的时候也只想着往贵的买,品种都颇为名贵。” 买的不是紫竹,就是玉竹、湘妃竹和圣音竹等等,都是比较罕见的竹子品种。 但是这些竹子明显都不能适应北边的天气,不是种不活,就是半死不活,要么就冻死了。 幸好这次采买中不留神混进了一支淡竹,不然皇帝挨个试那些竹子,压根就没个能种活。 皇帝又道:“朕特地派人去南边问了种竹子多年的老人,才得知这淡竹是两年生的最好,而且还得是母竹才好种活。” 郭珍珠听得一愣一愣的,原来这竹子有那么多学问的吗? “皇上,那要如何区分这一年生还是两年生的竹子?” 树木还有年轮,竹子却没有,要怎么分辨呢? 皇帝笑笑道:“淡竹为例就很好区分,一年生是绿色的,两年生是黄绿色,三年生就是黄色的了。” 闻言,郭珍珠点了点头,原来如此,肉眼可见的颜色确实好区分。 找到了适合北边种的竹子品种,皇帝的心情肉眼可见的好。 他派人去南边运来一车两年生的淡竹,还都是母竹,特地让老农帮忙分辨过的。 不然要种了别的,竹子就无法生根繁殖了。 宫里的地方有限,皇帝只让人沿着湖边种了一圈的淡竹,其它大部分都重在丰泽园了。 还在丰泽园里建了个小院子,那么夏天的时候周围一圈竹子种起来了,风一吹发出沙沙响声,竹子性凉,吹着的风都尤为凉快。 只可惜这院子还没彻底建好,皇帝的心情却开始不好了。 因着慈宁宫派人来禀报,太皇太后病了。 皇帝早早派了御医过去,还亲自去慈宁宫探望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起初并不严重,只是感染风寒,可是她用汤药后却迟迟不见好。 皇帝为此大发雷霆,换了个御医,也换了药方,太皇太后却依旧不见起色,反而越发严重了。 太皇太后的身子骨一直十分健康,却是忽然病来如山倒。 开头她只感觉身子骨有点不舒服,后边用了汤药却越来越严重,很快都不能下 榻走动了,浑身都没了力气。 宫里的御医绷紧了神经,被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最后还是霍御医对皇帝私下说了说话:“皇上,太皇太后这是年纪大了,身子骨弱了,病起来难以痊愈,还更加衰弱下去。” 郭珍珠在旁边是听明白了,太皇太后年纪大,生病后身体大不如前,很难自我恢复,免疫力估计也不行,引发了其他并发症,才会一点点衰弱下去。 换句话来说,太皇太后这五脏六腑开始老化了。 不生病的时候还好,一生病就跟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倒了,后边就接着一连串倒下去。 太皇太后这脏腑有一个开始老化衰弱,其它也跟着衰败下去。 现代都没办法和药剂延缓这种衰败,更别提是这个时候了。 哪怕用最少见罕有的药材,也只能吊着太皇太后的命,却也就持续一段时间,不可能一直吊下去。 霍御医说的是实话,皇帝却不爱听,也并没有迁怒于他。 皇帝只摆摆手,沉默一会后才问道:“霍御医有什么法子,让老祖宗能舒服一点?” 不然太皇太后每天浑身难受,躺着坐着都不舒服,夜里睡不好,白天也吃不下,很快就瘦了一圈。 太皇太后是个能忍的,面上没太表现出来,却是脸色苍白,人又瘦得厉害,皇帝见了不免心疼。 哪怕救不了太皇太后的性命,皇帝也想让她能过得舒服一点。 这一点霍御医倒是能做到,于是换了一种汤药,里面添了安眠和镇痛的药材。 太皇太后就感觉好多了,白天能吃一点,夜里也能睡下,叫一直守在她榻前的苏麻喇姑都忍不住欣慰得红了眼圈。 因为太皇太后病了的缘故,苏麻喇姑要整天侍奉在侧,给太皇太后送饭喂药,她就无法上课了。 于是慈宁宫这边只能再次停课,不过幼儿园几乎名存实亡了。 先是三阿哥、四阿哥和四格格跟着去尚书房旁听,接着是五阿哥跟着南怀仁学习。 里头只剩下六阿哥了,如今一停课,六阿哥就能专心伺候后院的花、田里的麦苗和湖边的竹子了。 可惜他的种地搭子皇帝每天都往慈宁宫跑,也没心思在伺候田里的麦苗。 六阿哥就帮着收拾皇帝的那块地,每天身上的泥巴就更多了。 小太子原本想去慈宁宫给太皇太后侍疾,不过被太皇太后拒绝了。 御医虽然跟太皇太后说病得不重,好好调养就好。 但是太皇太后清楚自己的身子骨,知道她的大限快到了。 生老病死这种事,哪怕是皇帝都很难阻止得了,索性太皇太后经历得多,早就看开了。 只皇帝有些看不开,还想着让御医多留自己几年,太皇太后却觉得她活的够久了,还能看着皇帝娶妻生子,独当一面,应该很足够,也很放心。 死后见着先帝,太皇太后也能跟他说,皇帝一切都好。 小太子年纪那么小,太皇太后担心过了病气给他不说,也不想小太子年纪不大就陪在她这么个老人家身边。 尤其小太子要来侍疾的话,就不能去尚书房上课,耽误了学业,这是太皇太后不想看到的。 她也不让皇帝在慈宁宫多呆,叫他回去御书房继续处理政事,免得耽搁了正事。 皇帝每天过去慈宁宫看望太皇太后,来请安,来陪着她说几句话,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