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6(1 / 1)
,那十成十是真的黑箱操作了! 哪怕皇帝给道保请了个擅长布库的武师傅来教导,估计也是让道保输得好看点,别那么惨,不然实在太丢脸了…… 思及此,郭珍珠也不再继续操心道保的事了,转而说道:“皇上,太子殿下让人送来不少礼物给四格格。当时臣妾没在永寿宫,宜妃妹妹还想拦着,倒是太子殿下的人直接放下箱子就走了。” “等臣妾回来打开箱子,发现不少舶来品玩具,实在贵重得很。” 言下之意,四格格真能都收下吗? 皇帝不在意地摆摆手道:“太子跟朕提过此事,他如今还卧榻歇息,不能出来,也不好亲自到永寿宫来,就特意挑选了一些赔礼送给四格格。” “等太子彻底好起来,说是会去慈宁宫的时候给四格格亲自道歉的。” 郭珍珠无奈道:“太子殿下也不是故意的,倒不必如此正式。再说两人是兄妹了,送赔礼来已经够客气了,实在没必要再亲自道歉。” 皇帝无奈道:“太子的性子就是这样,一板一眼的,朕也劝不住。而且太子不好好道歉,估计心里一直装着这事也不好。” 郭珍珠想着太子小小年纪,做派倒是十分古板。 皇帝又道:“反正太子送来的,你和四格格收着就是了。” 郭珍珠点头道:“皇上这么说,那臣妾就厚脸皮收下了,确实都是一些好东西。” 她倒是实在又坦然,叫皇帝好笑道:“可不是,朕见太子让人翻来覆去翻库房单子,怎么都选不出来,就让李德全去帮把手,别是叫他还养病就继续操心的。” 郭珍珠这才恍然大悟,难怪太子送来的赔礼如此合心意,原来是李德全帮忙选的。 有李德全亲自去,不用说背后肯定有皇帝授意,指不定最后选出这些的人还是皇帝。 她就说小太子年纪不大,怎么选的礼物如此周全,原来是有皇帝的手笔。 不过皇帝这把太子库房里的好东西都挑走了当赔礼,小太子见了真的不会哭鼻子吗? 东西都选好了,哪怕小太子再舍不得,对着李德全也说不出拒绝的话来,只能含泪送了吧? 想到这里,郭珍珠忍不住有点小内疚,又有点同情小太子。 见过坑阿玛的,没见过当阿玛的这么坑儿子的! 第96章 皇帝是觉得太子长大了,也开始读书了,就不用再玩儿那些玩具,送给弟弟妹妹们就挺好的。 当然他也不会叫太子吃亏,转头也送了礼物过去。 郭珍珠就好奇皇帝送了什么,得知是书册和字帖的时候:皇帝你是魔鬼吧! 把小太子的玩具送走了,然后补偿就是给他送课本和作业吗? 不过皇帝一点都没觉得哪里不妥,毕竟他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只说道:“老祖宗和皇额娘想念四格格,听说爱妃让四格格再休息半个月才去慈宁宫,实在太久了一点。” “要是你担心四格格累着了,可以把上课的时间减少,休息时间增加就好了。” 言下之意,四格格好得差不多,该去上学了。 郭珍珠想着四格格念叨了两回,如今皇帝又来催开学,这两父女真是一模一样。 她能怎么办,只好给四格格收拾一下,第二天就去慈宁宫继续上课了。 四格格高兴坏了,昨晚翻来覆去好久才睡着,第二天起来的时候小脸带着笑,还道:“我很久没见三姐姐了,还有四哥。” 郭珍珠有点意外,毕竟四阿哥过去慈宁宫上课没几天,怎么四格格就跟他熟悉起来了? “你很喜欢四阿哥吗?” 四格格点头道:“四哥很会读书,听过后都能记下来。” 郭珍珠恍然大悟,四阿哥这是过目不忘吧? 所以四格格这是对学霸的崇拜和向往吗? 郭珍珠:你们确实是卷王皇帝的亲生孩子! 她以为去慈宁宫听苏麻喇姑上课,正经上课的只有宣妃和三格格,其他孩子就是去旁听,打发时间的。 几个小的孩子凑一块,就是上个幼儿园而已,怎么还能卷起来了? 现代的幼儿园:除了玩儿就是玩儿,学学唱歌,吃吃零食,跟其他孩子们一起玩游戏。 郭珍珠想象中的古代幼儿园:听故事来学蒙语,学汉文,听个耳熟,以后学起来会容易一点。 真实的古代幼儿园:四阿哥听过就记住了,四格格听过也记住了大半,两人互相交流学习,学得比宣妃和三格格都快。 三格格不甘示弱,奋勇直追,对比荣妃学得太慢,也只能含泪跟上进度。 宣妃汪一声哭出来:学不过几个孩子,苏麻喇姑准备给她开小灶增加学习时间了! 这事郭珍珠还是听僖嫔说的,几个孩子之前因为天花的事都约束在寝宫里头,但是宣妃曾经出过痘,苏麻喇姑也是,所以她这课只停了几天,太子没什么大碍就继续上了。 然后苏麻喇姑认为宣妃这进度比几个孩子都落后了,怎么都不能落后太多,于是给她加时间来学习。 宜妃疑惑道:“宣妃这学得比几个孩子要早,怎么就落后了?” 毕竟宣妃学汉文得重头学,以前没太多接触过,学得慢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如今只让宣妃学会听和说,还没让她学读写,这就要跟不上了吗? 僖嫔含糊道:“宣妃娘娘自然比荣妃娘娘学得要快一点点,不过两人学得不一样,也不好直接比较。” 毕竟荣妃学的是蒙语,宣妃学的是汉文,确实两边的进度难以比较了。 但是话说回来,宣妃跟孩子们无法比,只能跟荣妃比较了吗? 郭珍珠想着宣妃十天能休息一次,就说道:“等她休息的时候,让小厨房多做点好吃的。正好曾师傅送来不少菜方子,小礼子试过两回做得味道很相似了,让宣妃也来尝尝。” 僖嫔尝过一回,对新菜是念念不忘:“那敢情好,到时候娘娘别忘了叫上我。” 郭珍珠笑笑道:“忘记谁也不可能忘了你,大伙儿一起吃,也能热闹一些。” 僖嫔羡慕道:“听闻这厨子在郭络罗家做了至少二十年,想想娘娘们小时候吃得这么好,我就十分羡慕了。” 这么好吃的东西,从小就能吃到大,谁能不羡慕啊! 宜妃笑眯眯道:“曾师傅在我家确实做了好久,原本是在额娘家里做厨子的。额娘很喜欢吃他做的菜,嫁人的时候就带过来了,才叫咱们家都有了口福。” “听说曾师傅还带了两个徒弟,手艺也不错,正在家里做着,他自个倒是去庄子上了。” 郭珍珠点头道:“额娘看曾师傅年纪大了,正好两个徒弟也能出师,他就清闲下来,原本想着回乡去,还是额娘和阿玛挽留了,让曾师傅去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