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7(1 / 1)
和,表情越是平静,身边的李德全就知道皇帝是越来越生气了。 李德全低着头退后一步不敢吭声,只觉得朝堂上这些大臣真是没眼力劲,难道没看出皇帝不高兴了吗? 当然也有那么一两个人察觉到了,只是他们压根就不知道缘由,只以为皇帝不怎么喜欢于成龙,更喜欢靳辅而已。 于是这个美丽的误会就这么产生了,其他人还努力说服皇帝放弃靳辅,转用于成龙。 皇帝听他们说完后,这才慢悠悠道:“于成龙治河有成效的事,朕已经听说过了,你们当中谁知道他用的什么法子吗?” 这话把大臣们问懵了,还能是什么法子,不就是于成龙提出的办法吗? 有人小心谨慎问道:“皇上,于大人当初提出疏通河道。” 皇帝不会忘了于成龙提出的是什么办法吧,这怎么可能? 果然,这大臣说完后,皇帝就嗤笑一声道:“于成龙确实是成功了,却是在岸边筑起了长堤。你们来说说,他这是做成了还是没做成?” 这话把大臣们也整懵了,一个个说不出话来。 毕竟他们心里明白,在岸边筑起长堤的办法是靳辅提出来的。 于成龙当时极力反对,认为束水没用,必须要疏通河道。 大臣们那会儿跟着劝得多真切,如今心里就多想骂娘。 跟于成龙关系特别好的几个大臣,刚才有多积极发言,如今就有多想直接当场晕过去。 晕是不可能晕的,他们被皇帝盯着,浑身汗毛都竖起来了,心里更是把于成龙狠狠骂了一遍。 这家伙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前他还口口声声说靳辅的法子多不合理,绝不能成功。 转头这家伙 就自己用上了,还成功了,然后来报喜,简直不要脸到极点! 不用皇帝开口惩罚,这几个人下朝后回家就开始装病,其实是不敢出门见人了。 无他,实在太丢脸了! 皇帝见这几个大臣比他还郁闷的样子,心情还算好一点了,起码他们没帮着于成龙欺瞒自己。 郭珍珠得知后,觉得皇帝的快乐果然是建在大臣的痛苦之上。 于成龙坐船没日没夜赶回京城,刚到地方就被皇帝召进宫,然后狠狠训斥了一顿。 可能骂一顿不够,皇帝每天都叫于成龙进宫来骂,不然很难打消心头之郁闷。 不过骂归骂,惩罚却不多,皇帝也就罚了于成龙一年的俸禄。 僖嫔听说后还十分意外道:“我还以为皇上这次那么生气,不把于大人打一顿,也得禁足来着。” 郭珍珠好笑道:“于大人要是禁足了,后边谁来继续治河啊?” 靳辅还病着没好,皇帝也没别人能用,就只能捏着鼻子继续用于成龙了。 而且于成龙这个人能力是有的,良心也有一点,起码去到地方发现自己的法子不对,立刻就换了靳辅的,都不带一点犹豫。 脸皮厚之外,他对治河上还是很有判断力,这一点很多人就做不到。 所以皇帝只能继续用于成龙,谁让靳辅年纪大还生病呢? 皇帝也不好让病着的靳辅起来办差吧,所以只好让于成龙去继续干活了。 再就是于成龙虽然不要脸用了靳辅的法子,却还是把差事办成了。 没道理臣子办差成功了,皇帝还喊打喊杀的,那以后谁愿意尽心尽力办差? 所以皇帝再生气,也只能雷声大雨点小,骂得很厉害,最后却是轻轻放下了。 僖嫔是听明白了,也忍不住想笑:“于大人这一手真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娘娘说靳大人得知后会是什么表情?” 郭珍珠想了想道:“靳大人可能是哭笑不得吧。” 于成龙当初有多反对估计靳辅还历历在目,如今居然麻溜就用上自己的解决法子,靳辅估计知道后心里头也挺复杂的。 毕竟于成龙这人说聪明还是聪明的,没那么一根筋,会变通,也会来事,还相当能屈能伸。 换做靳辅如果是这个性子,可能就没那么多大臣反对他了。 但是如果靳辅是这样的性子,也不会一门心思全放在治河上,得到如今这么大的成就。 只能说两人的性情各有利弊,就看皇帝怎么用人了。 皇帝一边折腾于成龙来出气,一边也摆平了内务府采办和皇庄的事。 皇庄那边的庄头都互相换了负责的庄子,庄头们都挺懵的。 因为这换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全换了,换成了新的庄子来负责。 皇帝也没说明白,只让庄头继续负责新皇庄,庄头就以为皇帝打算来个新花样,全都焦头烂额开始着手新庄子的事,也没心思想其他了。 换了庄子后,皇帝还趁乱塞了人进庄子来取证,到时候就能让庄头们把吃进去的吐出来。 当然皇帝还是觉得庄头们未必都这样,可能有那么一两个是清白的。 沾手的人不能放过,但是没沾手的人却也不能无辜落罪,所以派人进庄子搜集证据。 另外皇帝还让人物色新的庄头,在庄子里看看有没适合的人,在外头也找寻一番,算是做两手准备。 至于内务府的采办就要容易得多了,直接换人,还发了新规矩,变成两个人。 一个采办,一个监督,然后半年一换。 至于采办去宫外采买的价钱,物价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有所浮动。 偶尔少了多了,采办总不能用一个价钱去采买,其中易碎品比如鸡蛋在路上也会有消耗,也不能叫采办倒贴钱来办差。 皇帝还不至于吝啬成这样,让人办事还得自掏腰包来采买。 于是皇帝就定下了一个标准,宫外物价上下浮动一般不会超过一成,那采买的价钱就按照高一成来计算。 除非到了天灾尤其厉害,作物减产严重的时候,采办可以直接禀报告知皇帝,皇帝再根据物价来调整。 其他时候,都按照平时物价超过一成左右的价钱来采买。 这样耗损就不需要采办自掏腰包来填补,偶尔多出来的一点数目并不多,就算是采办的辛苦费了。 郭珍珠感觉这安排挺好的,没叫人吃亏,却也没让人占太多便宜。 皇帝还说到做到,直接把宫务的事正式交给郭珍珠。 在此之前,皇帝还先派李德全先去永寿宫宣旨。 郭珍珠那会儿刚用完早饭,正给刚吃好的四格格用帕子擦嘴角,就听说李德全来了。 她一脸疑惑,还想着李德全怎么一大早来了。 等郭珍珠出去后,李德全拿着圣旨,她连忙跪下来听。 这一听,郭珍珠都有点懵了,因为皇帝晋封她为顺贵妃。 郭珍珠心想皇帝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来掌管宫务,竟然就给她晋封吗? 这估计是史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