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8(1 / 1)
化。” 这么一解释,宜嫔立刻懂了,点头道:“原来如此,那姐姐是看出什么来了?” 郭珍珠点了点延禧宫道:“看出良贵人搬过去后,过得还不错。原本她身边只有两个宫女,去了延禧宫又添上两个。” 其实按照规矩,贵人身边就该有四个宫女伺候。可惜良贵人刚在永和宫被晋为贵人的时候,德贵人很快就成为德嫔。 德嫔没开口让人给良贵人补上两个宫女,内务府的人精就没主动过来。 良贵人自然不敢有异议,于是拖着到如今,身边还是两个人伺候。 还是她搬去延禧宫后,惠嫔做主,让内务府的人给良贵人补上这两个伺候的宫女。 僖嫔听得点头道:“看来惠嫔对良贵人是不错,不说别的,起码该有的规矩都在。” 其实按理说,后宫其他人也不会跟德贵人一样坏规矩。哪怕没多喜欢,该有的体面还是会给的。 惠嫔这样做就很妥当,只是僖嫔觉得,郭珍珠会指出来,又看了一会,应该不止此事:“你这看着有意思,良贵人应该不止多了两个宫女吧?” 郭珍珠不意外僖嫔能看出来,笑着点头道:“是,良贵人身边还多了两个嬷嬷伺候。” 僖嫔顿时惊讶起来:“两个嬷嬷?” 宜嫔也诧异道:“内务府怎的忽然送两个嬷嬷去良贵人身边?” 她想说这不符合规矩,贵人身边最多就一个嬷嬷,如今良贵人却有两个。 不过想想也是,皇帝之前为德贵人破例,送去两个嬷嬷,如今其他人效仿,似乎也没什么不妥之处。 只是宜嫔迟疑着道:“姐姐,良贵人不像是这般张扬之人。以前她在永和宫,少两个宫女都不敢提。如今搬去延禧宫,身边有四个宫女伺候,怎么她还要两个嬷嬷?” 僖嫔点头附和道:“该是惠嫔给良贵人送的,这么说来……” 她犹豫了一下,不确定道:“难不成良贵人有喜了?” 宜嫔大吃一惊,很快回过神来道:“确实,惠嫔突然送两个嬷嬷照顾良贵人,很可能良贵人是有喜了。但是有喜这么大的喜事,怎么不对外说,还遮遮掩掩的?” 要不是郭珍珠对比了这两个月的月银变化,未必会察觉出来。 僖嫔若有所思道:“我估摸着是良贵人的月份还小,惠嫔才想拖一拖。另外就是,这快过年了。” 宜嫔顿时明白了:“过年的时候,给皇上报喜吗?确实过年宫宴的时候提起,皇上确实更高兴。” 过年原本就高兴,后宫还有喜了,皇帝能不更高兴吗? 选一个最合适的时机给皇 帝报喜,才能给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良贵人的存在感实在太弱了,郭珍珠估计惠嫔想给她加码。好歹短时间内让皇帝留下印象,偶尔就能想起良贵人来。 惠嫔也是用心良苦了,不过她为了良贵人这么精心谋划,也是为了自己和大阿哥,算得上是双赢了。 僖嫔听完后,也翻起了自己手上的,很快说道:“你这么一说,我回头一看才发现,尚衣局给良贵人裁剪的衣服,布料换了更好的。” 她刚只核对数目,倒是没太注意这个。只以为良贵人搬去延禧宫后,原本的衣服不太能穿了。 可能之前德贵人还是德嫔的时候,又从中作梗,叫良贵人没能拿到什么好布料做衣服。 换了地方,她才重新做起来,选了好布料给自己做两身。 如今看来,良贵人这衣服很可能也是惠嫔让尚衣局做的。当然是打着良贵人自己的名义,送上好布料叫尚衣局的绣娘做两身好的。 以后皇帝来了延禧宫见良贵人,不至于良贵人连两件能看的光鲜衣服都没有。 良贵人那么美,穿上漂亮的衣服,只会更美。 虽然她不够聪明,但是有惠嫔在后边帮着谋划,短时间内要引起皇帝的注意不难。 宜嫔听着也翻起了手头的,点头说道:“延禧宫最近跟内务府要了一座新屏风,以及一套白瓷茶具。我刚才核对的时候没多想,如今被姐姐这么一提,这些东西说不准都是送去良贵人那边的。” 原本三人分开来各自看的话,未必能看出什么来。 偏偏郭珍珠很快看完后,一时心血来潮拿起上个月的对比了一下,这才看出端倪来了。 几人一对,这端倪就更多了。 惠嫔有心要藏,还趁着佟贵妃病了,不熟悉宫务的温妃处理这些事的时候。 温妃估计没看出来,却是被郭珍珠瞧出来了。 僖嫔笑眯眯道:“你要提前告诉皇上吗?这样惠嫔打的一手算盘就要白忙一场了。” 她左边脸颊写着“幸灾乐祸”,右边脸颊写着“吃瓜看戏”,郭珍珠没好气道:“何必呢,这不也是一件好事吗?皇上过年的时候一高兴,给咱们送的赏赐更多,不也皆大欢喜了?” 僖嫔叹气道:“这样多没意思,我还想看看惠嫔吃瘪的表情呢!” 宜嫔瞪了她一眼道:“你想看戏,你自个跟皇上说不就好了?何必把姐姐推出去,要被惠嫔知道,只怕要埋怨姐姐的。” 僖嫔连忙求饶道:“我也就嘴上说说,只是开玩笑,没打算真的让你姐姐去告密。” 毕竟这事就跟郭珍珠说的那样,良贵人在过年的时候宣布有喜,皇帝一高兴,指不定就给后宫嫔妃赏赐更丰厚。 她们也能得好处,何必坏了惠嫔和良贵人的好事呢! 宜嫔听着这才笑了:“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是贵妃娘娘病了,把宫务给了不熟悉的温妃娘娘,惠嫔这事也做不起来。” 郭珍珠都能看出来,佟贵妃那么熟悉宫务,又掌管多年,估计一眼就能发现。 所以惠嫔和良贵人这次能成事,全赖佟贵妃在最恰当的时候病倒了。 宜嫔突然说道:“这就快过年了,宫宴也得办起来。贵妃娘娘一直没好起来,难不成这事也得咱们帮忙办了?” 郭珍珠一怔,还真有可能! 果然就跟宜嫔说的那样,隔了几天,过年宫宴的事务就分派下来了。 宜嫔依旧管着器皿,宫宴上按照宾客的人数出多少碗盘和茶具。 不同官职的人,用的碗盘规格还不同,这得对着宾客单子核对才行,实在琐碎得很。 僖嫔这回不是尚衣局的事,而是管着宫宴上伺候的宫人。 人数得确定下来,不能太多,也不能少了,不然宫宴上的宾客要伺候不过来。 最要命的是,宫宴是皇帝和大臣一个场地,太皇太后、皇太后则是领着后宫嫔妃在另外一个地方。 这就是双份的活儿了,宜嫔和僖嫔看得是两眼发晕,只觉得核对不过来。 郭珍珠的活计要轻省一点,也是温妃体恤她怀孕,只需要核对宫宴的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