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6(1 / 1)
再厉害的时候,坐着轿子出外,因为骏马都被地震吓破胆,一匹匹根本无法离开马厩。 他看着不少伤着的人坐在路边哀嚎,还有倒塌的房屋面前有人悲伤的哭泣,另外有茫然的妇人抱着孩子看向被摧毁的屋子,似是失去了一切。 皇帝是不明白,有大臣说可能是最近战事太多,杀戮太过。 有大臣认为是上天警示,让皇帝不要武力进攻来收复台岛。 更有大臣觉得皇帝身边是不是有奸臣在侧,才会惹来上天的发怒,得铲除掉奸臣才行。 这些话被皇帝含糊一说,郭珍珠心里默默吐槽,大臣们还挺会夹带私货的。 趁着皇帝被京城大地震吓着的时候,就开始胡说八道了。 平定三藩就算了,确实拖了很久才战胜,让国库险些被拖垮了。 武力收复台岛这个,皇帝也试过诏安,明明是对方不肯接受,一直拖着。 要不是正平三藩,腾不出手来,皇帝也不会拖这么久。 不能诏安不能用武力,大臣们打算用什么来收复台岛,用他们的嘴皮子吗? 郭珍珠都怀疑台岛是不是有人收买得了群臣,怎么他们死活要阻拦皇帝去收复呢? 说有奸臣在,要清君侧,郭珍珠认为很有必要清一清这些阻拦的人了。 这些话只能在心里吐槽,把郭珍珠都要憋坏了,尤其地震明明是地壳活动,是大自然的灾难,怎么天灾就归咎在人祸身上了呢? 非说皇帝有错,还要跟上天道歉,请求上天不要继续惩罚地上的子民,不要降下灾难来,这简直是不可能的。 人在自然灾害面前实在太渺小了,别说阻拦,只能勉强降低一点,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郭珍珠只能斟酌着开口道:“皇上觉得自己错了吗?“ 皇帝一怔,没料到她会这么问,不由苦笑道:“大臣都觉得朕错了,只有你会问朕是不是这么觉得。” 他看着周围的残破杂乱,低着头却轻声说道:“朕每个决定都是深思熟虑过的,相信并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朕觉得自己没错。” 这般说完后,皇帝之前感觉压在心口的大石似乎被人轻轻拨开,顿时浑身都轻松了许多。 是啊,每一步都是他三思而行,并不觉得哪里错了。 是平三藩的时候杀叛军错了吗?是要收复原本就属于他们领土的台岛错了吗? 皇帝原本只想跟郭珍珠说说话,让自己心情好一点,谁能想到说完后,郭珍珠只反问一句,就叫他彻底变得轻松起来。 他扯了扯嘴角,露出这两天难得的一抹浅笑来:“那你觉得朕错了吗?” 郭珍珠笑笑道:“皇上觉得自个没错,那臣妾就认为没错。” 皇帝笑了笑道:“你倒是会说话。” 闻言,郭珍珠又道:“皇上之前给臣妾送的十万两,臣妾还没动过,不如拿出来救人。想必宫外需要救人,还得送吃的,以及药物治疗。” “尤其不少压在下头的人,若是去世了,哪怕这天气凉了,久了不处置好也容易引起病疫。” 她说得够含蓄了,更担心死人太多,容易引发瘟疫。 加上这边用的是井水,这些死人久不处置,身体腐败后渗入土地或者地下水,那么就可能污染井水,让吃水的人染病,那就后患无穷了。 不管是给这些灾民一点吃的,还是请人救治需要药草,安置去世的人,以及后边重建等等,这都需要钱。 反正这十万两到郭珍珠手里还没动过,直接还给皇帝去救人是再适合不过了。 皇帝却摇头道:“还不至于用你的钱,你要给那么多,其他人想跟,却又跟不上了。” 郭珍珠顿时懂了,皇帝确实需要有人出头,却不能是她。 她给得实在太多了,郭珍珠这捐十万两,后宫嫔妃或者大臣想跟的话,怎么跟? 他们可没有那么财大气粗,能一下子拿出十万两来,给得少了,被郭珍珠比下去又尴尬。 不给不行,给又给不了那么多,反而给他们巨大的 压力,好事就变成坏事了。 总不能叫众人砸锅卖铁来捐钱,那就本末倒置了。 郭珍珠想了想就道:“皇上可以只说臣妾捐了一点,并不多。” 皇帝似笑非笑看了过来:“那不行,不就成了朕贪了你的钱财?底下人不做记录,也跟着贪了去怎么办?” 没记录郭珍珠捐了多少,对外说一万两,送来十万两,多出来的被人偷偷瓜分了如何是好? 郭珍珠觉得这时候没大臣敢伸手,谁敢伸手,皇帝还不剁了啊! 知道皇帝是吓唬自己,也清楚十万两实在太多了,郭珍珠只好道:“那臣妾捐一万……不,一千两?” 皇帝这才点头道:“这钱合适,回头朕让李德全来给你登记在册。” 郭珍珠明白这个金额不多不少正好,多了叫人为难,少了又尴尬。 她就问道:“皇上,可是不少人知道铺面是臣妾家办的。铺面如今日进斗金不为过,捐这么少的话,只怕众人会有异议。” 铺面赚那么多钱,却捐那么少,会不会说郭络罗氏一族太小气太抠门了? 这世上有的人自己不捐,却巴不得别人多捐点,尤其是挣钱多的,直接就架在火上烤了,来个道德绑架。 当然这样的人不多,郭珍珠却不得不防,索性在皇帝面前戳破。 回头真出现这样的人来,让皇帝出面去收拾,三官保就不会为难了。 皇帝听着就好笑道:“这样的人并不多,放心吧,朕会帮着摆平的。” 郭珍珠不意外皇帝看出她的意思,笑眯眯道:“那臣妾就先在这里感谢皇上了。” 皇帝摆摆手道:“感谢朕做什么,你率先捐钱,起了个头,反而给朕省事了。” 他原本还打算挑个臣子,让对方起个头。 如今郭珍珠主动提起了,都不需要皇帝苦恼该挑谁了。 可以说郭珍珠每次都能跟上自己的思路,都不需要皇帝多费神去琢磨,确实给他省事了不少。 皇帝又道:“对了,朕派人去三官保那边问过,家里都好,只西侧的墙壁塌了一点,幸好周围没人在。” 郭珍珠再次道谢,皇帝出宫去视察,还记得派人去她家里看一眼,实在是有心了。 家里人都没事,也叫郭珍珠松了一口气。 皇帝还得处理一堆事情,匆忙赶去御书房,召集没受伤太厉害的大臣议事。 郭珍珠回去没多久,李德全就过来给她做记录,然后笑着道:“奴才已经让人检查了永寿宫,没什么损毁的地方,只里头的柜子和摆件倒了,也让人打扫干净了。” 宜嫔一听郭珍珠捐钱给皇帝赈灾,连忙说道:“李伴伴,我也一千两。” 僖嫔也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