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2(1 / 1)
部小说的。 十一月初四,江苏疫区。 从上海赶来支援的医生,已经在疫区待了半个月。 几个西医带来的阿司匹林,在最初两天就已用完,别的药物也很快用完,这边又没有医疗器材,他们没有用武之地,只能一边研究血吸虫这种寄生虫,一边给病人讲故事,鼓励病人坚持下去。 那个每日给病人读《双面魔君》的西医,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姓胡,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 这日早上起来,得知一个自己熟悉的病人在昨夜去世,他心情沉重,对另一个西医道:“这血吸虫病,日本也是有的,可惜没有治疗方法。” “医术在发展,近些年,西医的发展更是迅速,我相信那些被我们认为是绝症的东西,迟早能被治愈。” “确实。”胡医生有了自信。 就在这时,胡医生的小厮拿着厚厚一沓报纸从外面进来:“少爷,你要的报纸,我帮你买来了!” 这小厮买来的报纸有好几种,包括《申报》《时事报》和《新小说报》。 江苏一些大城市,是有出售上海印刷的报纸的,只是会晚上半天。 他们待着的地方比较偏,要买到却没那么容易。 但多花一些钱,总还是能买到,就是时间会晚上一两天。 胡医生是托人去购买报纸的,再让自己的小厮,隔上五天去拿一次。 见报纸送到,胡医生就想找出《双面魔君》来看。 这里是乡下,实在没什么娱乐,以至于他对《双面魔君》这本书,心心念念。 只是他才看了一点,就有人来喊他:“胡医生,赵医生请你过去,说是有重要事情要说。” 胡医生想看小说,但肯定是正事要紧,他将手上的报纸放下,对小厮道:“你将《新小说报》给方秀才送去,让他念给病人听。” 方秀才是这个村子里的一个穷秀才。 他早年是个意气风发的读书人,还年纪轻轻考上秀才,但在逃窜的长毛洗劫他家,杀了他父母妻儿后,他整个人便有些不正常,总是神神叨叨。 所谓长毛,是他们对太平军的称呼,太平天国被打败后,那些败兵四处逃窜,成了土匪,祸害了很多老百姓。 方秀才在家人死绝后,就卖了家中大半田地,专心在家读书,一心想要考举人,然后,大清没了。 方秀才这下是真的疯了,整日说些昏头昏脑的话,比如说什么皇上一定会回来之类。 因为他不伤人,因而村里人对他态度还算不错,有些人还喜欢听他说些乱七八糟的话,毕竟他们平日里没什么娱乐。 胡医生之前给病人读故事,少读一些还好,读多了总觉得嗓子受不了。 这也就算了,那些病人还觉得他读得不清楚,毕竟他说的吴语,跟这里的吴语有些区别。 后来,方秀才突然出现,主动提出要帮胡医生读报,胡医生就答应了。 方秀才确实读得很好,他每次读报,声音都非常大,还抑扬顿挫,充满激情。 于是最近这十来天,胡医生就将读报的工作,全权交给方秀才。 方秀才是村里少数没有感染血吸虫病的人之一。 他很邋遢,胡子很长,上面还凝结着一些粥汤,但瞧着挺有精神,状态不错。 他早已在方家的祠堂等着,见胡医生的小厮送来报纸,当即道:“报纸来了!” 他话音刚落,便有许多人围在他身边,等着他给人读报。 方秀才打开一份报纸,就读起来,胡医生那个小厮本想留下听,但想到还有一些事情要做,只能依依不舍离开。 于是,祠堂里,便只剩下方秀才和一群病人在。 方秀才也不嫌累,一口气念了许久,念着念着,在场的人都意识到不对。 有个中年人道:“方秀才,我们得这个病,不是老天爷要降罪给我们,是我们被人害了?” 又有人问:“这血吸虫,竟然跟钉螺有关?” “怪不得这病被叫做‘蛊胀’!” “方秀才,到底是谁要害我们?” 方秀才一脸严肃,沉思片刻后道:“书上说的,是不会错的,血吸虫病,肯定跟钉螺有关,就不知道是谁要害我们。” 方秀才脑子不清楚,但他是读书人,村里人还是信他的。 就算不信他,他们也信报纸。 报纸总不会骗人! 方秀才继续往下念,那些听故事的人,却按捺不住,窃窃私语起来。 “我之前还想,为何方秀才没有得病,现在想想,他这人讲究,水一定要烧开了喝,还从不下田干活,蛊虫想到他身上,都去不了。” “也是……” “也不知道是谁那么缺德,要害我们!” “说起来,之前我拉肚子,就拉过虫子……那些杀千刀的,竟然害我!” …… 这年头的农村人,几乎就没有不长蛔虫的,除了蛔虫,体内还会有别的寄生虫。 拉出虫子,是很多人都有的经历。 现在听了这故事,他们坚信自己中了蛊虫,坚信有人要害他们。 “咱们村的河里,是有很多钉螺!” “那是害人的东西?” “我们是不是要把钉螺给灭了?” …… 还有一个年纪很大的人道:“以前咱们村,钉螺是没有那么多的,这些年确实多了很多,然后我们便纷纷得病!” 方秀才将报纸念完,突然道:“我们一定要灭了钉螺!” 众人听方秀才这么说,纷纷表示要去灭钉螺。 方秀才摇头晃脑一番,说了一些大家听不懂的话,然后拿着报纸,就带着这些病人去抓钉螺:“孟佑带人灭钉螺,我亦带人灭钉螺,也不知上官看到我付出,能否给我一个官职。” 村民们没注意到方秀才说了什么,他们现在就想把那些蛊虫,都给灭了。 第49章 消息 胡医生并不知道方秀才干的事情。 他听说医生们要一起开会, 急急忙忙过去,就见所有的医生都聚在一起,正面带喜色说着什么。 带队的郑医生身边, 还坐着一个陌生人。 “郑先生,这次叫我们过来, 是有何事?”胡医生问。 郑医生四十多岁,他是上海非常有名的中医之一, 在上海坐诊时,诊费高达两个银元。 要知道, 一般医生的诊费, 不过一毛两毛。 此刻, 郑医生满脸疲惫的脸上带着笑意:“小胡,从国外传来一个消息, 血吸虫病的传播方式找到了!” “是什么?是不是水?”胡医生问。 郑医生道:“跟水有关, 此外,血吸虫病感染人类时, 有个中间宿主!” “中间宿主?”胡医生疑惑。 郑医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