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备用网站 最新地址 获取最新地址。

分卷阅读85(1 / 1)

。 他想在郊外买一块地,盖一些房子收留孤儿,让大孩子照顾小孩子,然后找一些活儿给那些大孩子干:“爹,这需要长期投入资金,只这两千元怕是不够,我想等孤儿院盖好后,在报纸上打广告,呼吁上海的有钱人捐钱。” 谭大盛很是赞同,又给谭峥泓提了一些意见。 谭峥泓原本激动之下,打算今日就去上海县城看看。 但因为谭大盛的到来,因为谭大盛跟他聊起那些孩子的安置,他心头过热的情绪慢慢退去,最终决定等明日再去上海县城。 谭大盛也很赞成,又让他去的时候,带上两个保镖。 谭峥泓答应下来。 谭大盛跟谭峥泓聊过,就让谭峥泓去学习。 他叫来自己手底下的人,带着他们去了他的书房。 谭大盛的书房很大,里头还有一整面墙的书,都是他买来装门面的。 进了书房,他就吩咐起来,让手底下的人安排两个人,明日暗中跟着谭峥泓:“峥泓要做什么,不用拦着,只一点,要保护好峥泓的安危,不许峥泓沾上乱七八糟的东西。” 他儿子还年轻,在外面吃点亏,受点骗,都不成问题。 人活着,总要经历一些挫折。 但他不能被人坑害,染上坏习惯。 手下人答应了。 谭大盛让他们离开,去书桌后坐下,打算安静一会儿,顺便想想他那个工厂要如何建。 刚坐下,谭大盛就发现自己的桌子有些不对劲,上面多了一叠书。 他拿过一本一看,发现上头写着《西游记》三个字。 《西游记》这书,在南洋颇有热度,他一个朋友就非常喜爱这书,甚至还因此养了不少猴子。 南洋猴子多,谭大盛被猴子抓伤过,不乐意养猴子,但《西游记》他很喜欢。 有一次看到戏台上演孙悟空的人,将一根棍子耍得虎虎生威,他还花钱买走了那根棍子。 谭大盛翻开了这书。 这竟然是本图画书! 他不知不觉,就将桌上的那套书都看完了。 他儿子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还看这样的书?竟然还把这书放在他的书房里…… 他书架上的书,可都是《资治通鉴》《史记》《三国志》这种,连《三国演义》都不放上去。 这书跟他的书房格格不入! 谭大盛把那些连环画放进书桌抽屉里,确保别人看不到,自己又能快速拿到。 谭大盛看《西游记》连环画的时候,谭峥泓将《大头菜的一生》这篇文章,推荐给自己的国文老师看。 张先生看过,愈发觉得这个云景先生,是个新式文人。 这篇小说非常白话,还用短短两千多字,揭露了社会的残酷,和百姓的麻木。 张先生看得很沉重,听了谭峥泓的想法后,也非常支持:“你要明年夏天才入学,这一年要做的事情,就只学习国文,空闲很多,这个孤儿院,不如你亲自去办,还能学一学钱财运用。” 张先生曾见过做慈善的人贪腐,将原本的慈善,做成了恶事。 若是谭峥泓不亲自去做,而是将之交给手下人办,可能会有很多钱,不知道进了谁的口袋。 但若是谭峥泓自己去做,情况便大不一样。 谭峥泓是富贵窝里养出来的小少爷,他不缺钱,肯定不会贪墨。 做这件事,对谭峥泓本身,也大有好处。 这不仅能让谭峥泓了解一个他以前不曾了解过的世界,还能让谭峥泓学会钱财的处理,知晓物价。 开办一个孤儿院,需要购买各种东西,需要雇佣人手,还需要处理孤儿之间的矛盾。 这能让谭峥泓学到很多东西,对谭峥泓来说,是宝贵的实践。 等谭峥泓将架子搭好,弄清楚孤儿院的各项开支,再时不时去看看,就算交给别人管,也出不了大乱子。 自己父亲和张先生的支持,让谭峥泓心情激动。 他已经打定主意,要好好帮助上海县城的大头菜们。 而这个时候,这篇文章,其他人也都看到了。 租界某个洋房里,一个衣着富贵的老太太在吃过早饭后,她儿子的几个姨太太,就一窝蜂来找她请安,对她说奉承话。 她喜欢这些年轻漂亮的姑娘围着自己转,但她们整日在这个宅子里待着,光聊天也没那么多东西好聊,她思来想去,就让这些人给她读小说。 老太太对《三国演义》这样的故事,是不喜欢的,觉得人太多,她弄不明白。 她更喜欢近来流行的,鸳鸯蝴蝶派的小说。 但最近,老太太喜欢上一个武侠故事。 这是一个姨太太推荐的,那姨太太说这部《双面魔君》与众不同,老太太就听了听。 这一听,老太太便喜欢上,每日都让人念。 负责念报纸的姨太太早就提前看过报纸,此时拿出报纸,便准备读。 “等等,”老太太突然叫停,“小蝶儿,你哭过了?可是遇到了什么事情?” 这姨太太怕老太太误会,连忙说:“老太太,我能遇到什么事儿?有你在,我就只有享福的,我是看了报纸上一篇文章,忍不住哭了一场。” “是什么文章?”老太太很好奇。 这姨太太当即就把《新小说报》今日多送了一张报纸,上面刊登了云景新写的一篇文章的事情说了。 老太太听完,非常好奇,当即让这个姨太太读一读这篇文章。 然后,屋子里的人,就都开始抹眼泪。 “这可怜孩子……”老太太心疼不已。 她们对小说不小说的没概念,只当这是云景的真实经历,因而哭过一场,老太太就道:“小蝶儿,你去账房支二十个银元,送到《新小说报》去,让他们转交云景,让他拿这钱,去给大头菜修个坟。” 老太太都这么做了,那些姨太太当然不能没表示,她们纷纷捐钱,你捐两元我捐三元的,凑了二十元,让管家一道送过去。 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地方都有发生。 于是,《新小说报》的黄培成,莫名其妙,就拿到了一笔捐款,还有很多人来问云景的身份,想知道大头菜被葬在哪里。 黄培成喜笑颜开。 他就知道,他不会做亏本生意! 虽然给所有的读者送一张报纸,让他少赚了很多钱,但也让他得到了一个好名声。 黄培成让人去统计捐款人和捐款的钱数,这些,都是要交到云景手上的。 有些人只是同情大头菜,但也有些人,觉得云景的这篇文章,振聋发聩。 几个正聚在一起,谈论新文化的推广的文人,就拿着《新小说报》,感叹个不停。 “不曾想,先开始改革,先用标点的,竟是一份小说报。” “我之前曾批评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