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5(1 / 1)
,他的确没听出那几位爷是在试探他。 “往后若是再有客人问起类似的问题,你笑着应过去便是了,否则待你年岁渐长,想要同你议亲的人只会更多。可知晓了?” 阿笙失笑。 他一个外乡人,繁市的显贵们哪里能瞧得上他,那位客人应当只是嘴上说说而已,“爹爹,我先去一趟后厨?” 方才那几位爷点了菜,他还没来不及通知伙计呢。 “去吧,去吧。” 爹爹无奈挥手,阿笙也便忙去了。 望着阿笙的背影,神色很是有些复杂。 从前阿笙是个哑巴,人家自是瞧不上。 可如今阿笙会说话了,情况自是大不同。 他们纵然是外乡人,可这几年也算是攒了些家底,长庆楼在繁市的名气更是不小,看上阿笙的自然也就多了。 有那么一瞬间,方庆遥想过,若是自己没有送出去那一对戒指,若是有客人想要介绍姑娘给阿笙,他是不是就能够顺势摆脱人家帮着搭桥牵线。 很快,方庆遥便否定了心里头乍起的这个念头。 若是没有二爷介绍约翰先生给阿笙,阿笙兴许一辈子都是哑巴。 人二爷帮了他们许多,他不能不能忘恩负义。 何况…… 方庆遥如何猜不到,二爷为何在临走前才给阿笙戒指。 除却阿笙手上的伤才好全,先前不便戴戒指,再一个,多半是顾及他的感受,这才在出差前,才将戒指交给阿笙。 以二爷的身份、地位,他们绝对是高攀了的,可二爷从未轻慢他们分毫,相反,处处为他们着想。 如此,他又如何能做出对不住人家的事情来? 也亏得二爷离开繁市前,送了阿笙戒指,要不然当真有客人开口说亲,他还真不知该如何不在伤了和气的情况下婉拒人家。 … “掌柜的,您订婚啦?恭喜,恭喜!我说呢,掌柜的您先前从不戴任何金饰的,前几日却是忽然戴上了戒指,原来是……” “原来是订婚了!掌柜的,您订的是哪家的姑娘啊?怎么连我们都瞒着?” “是啊,是啊,掌柜的,咱们未来老板娘长得好看么?” “那必须啊!咱们掌柜的模样这般周正,咱们老板娘不得美得更天仙似的,才能称得上咱们掌柜。” 方庆遥同那几位熟客说的话,被路过的几名伙计给听见了。 不到半日,阿笙订了亲这事长庆楼的伙计便都知晓了。 休息时间,纷纷围上前,向东家道喜,大家伙是对那位未曾谋面的未来老板充满了好奇。 主要是掌柜的长得太俊俏了,比那电影画报上的男明星还好看,能够配得上掌柜的姑娘,得是多好看呐? 阿笙先是一愣,一开始没明白大家先后向他道喜是怎么一回事,待反应过来之后,脸颊蓦地通红。 哪,哪有什么老板娘? 大家以为阿笙害羞,加之阿笙“学会说话”的时间本就不长,见阿贵朝这边走来,有人便上前拽住了阿贵的胳膊,“阿贵哥,你同方叔还有掌柜的住一起,你见过咱们老板娘没?” 阿贵见过二爷手中的戒指,自是知晓阿笙手中的戒指同二爷所戴的戒指是一对。 见阿笙憋红一张脸,不知怎么同伙计们解释,便出声替阿笙解围了一句,“模样不输咱们掌柜的。” … “当真?!掌柜的,那您什么时候带老板娘来巡店呐?” “是啊,是啊,掌柜的,什么时候让我们见一见老板娘呗?。” 阿贵板起脸:“一个个的想什么呢?掌柜的同对象只是刚订婚,还没有成婚,人家怎么可能来咱们店里?一个个都闲得发慌,没其他事做了是吧?” 阿笙耳朵有点烧。 倘若说,大家不知道他的对象是二爷,才会误以为是一位“老板娘”,那么阿贵应当是切切实实地知晓他同二爷的关系,才会只是以“对象”代替“老板娘”。 在人前,他向来同二爷十分注意,不知道,阿贵是怎么看出来的…… 以往,大家伙要是一见阿贵主管板起脸,散得不要太快,毕竟掌柜的同方叔至多是说一下他们,阿贵主管会切切实实扣他们工资。 这一回,大家伙却仍是聚在原地聊天,“别说,这会儿是挺清闲的。说起来,从前便是过了饭点,咱们店也是座无虚席的,进来吃点心的,喝茶的,络绎不绝。可自打传出东洋人要在咱们繁市开战,现在城里头越来越乱,不少有钱人都举家迁走,便是咱们长庆楼的生意都受了影响。” “要我说啊,也是有钱的老爷、太太们太过杞人忧天。咱们繁市可是有租界的,东洋就一个弹丸之国,它还敢同那么多个国家一起开战呢?” “是说,倘若繁市都不安全,这天底下,还有哪儿是安全的?” “真觉得这么清闲是吧?看来,咱们店雇的人手有些多。掌柜的,您说要不要精简一些人……” 阿贵话尚未说完,大家伙便争先恐后地道:“咦?我楼上包间收拾了没?” “我去擦个桌子。” “我,我跟你一起……” 眨眼的功夫,立即作了鸟兽散。 … “阿贵,方才,谢谢,你啊。” 只是简单的几个字,阿笙说得极慢,尽可能让自己说话不要结巴。 他知道,一旦养成说话结巴的习惯,日后便是等他学会流利说话,也极为容易结巴。他小时候见过街坊邻居家的孩子,为了学一个结巴说话,把自己也弄成了小结巴的。 他好不容易才会说话,不想一开口又成了结巴,后头又得花许多时间去改结巴。 阿贵:“不客气。另外,还是要对您说一声恭喜。” 阿笙眼睛倏地睁大。 即便阿贵知晓,他的对象是二爷,也……也依然恭喜他吗? “您同二爷两人很相配。” 这句话,阿贵特意压低了音量,为的就是以免叫旁人听了去。 阿笙眼睫微湿,“谢,谢谢。” … 寒露过后,繁市下了几场雨。 天气越来越冷。 比深秋还要冷的,是思远路上各大商铺的生意。 近几年,随着各地战事频发,繁市便成为各方人士避难的场所。 随之而来的是,难民、流兵的人数也在激增,街上□□的事件愈来愈多。报巡捕也没用,只会不了了之。 除非是洋人开的商铺,或者是像长庆楼这样,因有洋人在这里任职,闹事的流兵、难民不敢得罪洋人,倒是相对相安无事。 可思远路上,有几家店铺是洋人开的,又有几家能开得起洋人的薪资,不至于被一些洋人流痞给坑害了的商家? 东洋人的扩张越来越厉害,外界传闻,繁市也迟早会步北城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