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备用网站 最新地址 获取最新地址。

分卷阅读150(1 / 1)

分空气,直到氧气缺失,孟跃急促的拍拍十六皇子的背。 十六皇子这才放开她,气息粗重,但眼睛亮的惊人,双颊也飞起红晕。 孟跃比十六皇子矮半个头,仰视着他,轻声道:“不走了,京里凶险,我放心不下你一人。” 十六皇子闻言,嘴角要咧到耳根了。很想再亲亲孟跃,他对上孟跃含笑从容的眼,他忽然意识到什么,心脏剧烈跳动,咚咚咚,几乎要从喉咙里蹦出来。 “你……” 声音卡在嗓子眼里,夜深人静时,他也有过的非分之想。现下却被人点出。 孟跃捧住他的脸,微微往下,两人抵额相触,孟跃用气音道:“可能很危险,顺娘娘那里…” “我会安排好的。”十六皇子立刻道,他紧紧握住孟跃的手,“如果天不怜我,我会安排母妃假死出宫,富贵度余生,父皇不会追究的。” 太子夫妇临死前的手段,他也会使。 十六皇子念着此,听见孟跃古怪道:“圣上,确实是个拧巴人。” 十六皇子不置可否,到底是父子,子不言父过。 他父皇上半辈子顺风顺水,想要什么,勾勾手指就得到了。 得之轻易,自然不会珍惜。十六皇子心里腹诽。 十六皇子看着孟跃,微微敛目,如果功败垂成,他也会送孟跃离开,只是这话不能说,否则跃跃就不会走了。 她回来陪我行杀头之事,定是爱极了我。她这样好,我怎么爱她都不够。 第97章 栖兰寺前一日派人散出消息,京中贵人家里,特意派小沙弥报信儿,不过短短一日功夫,京里都晓得一位菩萨过诞辰。 平日里不便出门的娘子夫人纷纷出席,山脚下小贩沿着道路两侧,摆满了货物,人流如织。 太后掀开车帘,看着山脚下的热闹,心中满意:“盛世当如此。” 大公主轻声附和,太后拍拍她的手,怜惜她:“等会儿去为你母妃祈福。” 大公主应声。 马车绕至山后,沿山路蜿蜒而上,十六皇子得了消息,亲去迎接。 “孙儿恭迎皇祖母。” “十七呢。”太后问。 十六皇子与大公主一左一右搀扶太后,恭敬道:“十七在为他母妃祈福,我便没打扰他。” 太后叹道:“十七那孩子……”怜惜的话到嘴边,瞥见身边的大公主又止了声。 齐妃殁了后,天子追封齐妃为淑贤皇贵妃,爱屋及乌,七皇子封地胶东,厚待齐家人。 反观贤妃暴毙后,天子追封贤妃为良宜贤贵妃,博了个好听的名头,旁的实惠就没了。还是太后看不过眼,为贤妃的母族讨了些利益。 气氛些许凝滞,大公主识趣道:“皇祖母,孙女去庙里看看。” 太后颔首。 十六皇子为太后讲解庙里的一草一木,若前两日的引路僧在场,一定惊呼,十六皇子说的都是他的词儿。 末了,十六皇子感慨道:“当初这只是一片山头,能有今日盛景,皆仰仗皇祖母。” 太后口中谦词,心下却很受用,面上也跟着带出来。 巳正,庆贺正式开始,太后素手净口,在一众随同下,向殿宇中新请的菩萨像,虔诚的上三支高香。 随后十六皇子十七皇子大公主,以及随同而来的其他皇子跟着上香,再是京中贵妇,士绅豪族,最后才是平头百姓。 孟跃混在人群中,静静看着这一幕,佛说众生平等。可为菩萨庆诞辰,敬高香,也分三六九等。 平头百姓是这庙里最底层,但真正的底层却连栖兰寺都进不来。 韦驮菩萨殿前排起长龙。 太后一行前往后山,十六皇子从下人手中接过木笼,递到太后手中,笼门打开,笼中鸟争先恐后飞出,其他人纷纷效仿,寂静的山林一时鸟语不绝,走兽不休,热闹不输前殿。 此为放生。 太后眼神明亮,这一会子功夫,额头渗出汗,十六皇子关切道:“皇祖母,可要歇息了。” 太后摇摇头,“哀家身子还撑得住,之后还有什么仪式。” 十六皇子温声道:“之后就是布斋饭了,今日是韦驮菩萨诞辰,意与与众生同乐。” “这个好。”太后笑道,眼尾挤出浅浅的折痕,添了几分慈祥。 他们顺着后山下山,山脚下的斋棚里,备着斋饭了。 太后挥开左右,亲自布施第一碗斋饭,来人是一名小少年,七岁光景,衣衫叠了三四个补丁,洗的发白,衬得皮肤有些黑,其貌不扬,但一双眼睛很清澈。 他举着篮子,等太后将斋饭打在篮子里的海碗中,对太后腼腆一笑,羞涩的道谢。 太后眉眼一弯,觉着这孩子十分讨喜,又是佛门之地合眼缘,心里动了念头,想把人带身边,刚要开口却见小孩儿提着篮子跑远了。 太后心下有些可惜,将汤勺还与僧人,乘车回宫。 大公主试探道:“皇祖母若喜欢那孩子,孙女带人去寻他。” 太后摇头。 大公主便不说了,她垂下眼,遮掩眼中情绪。 不论大公主还是十七皇子,又或是其他贵人,都以为这个孩子是十六皇子特意寻来讨太后欢心的,好趁机把这孩子塞太后身边做眼线。 太后回到宫中,傍晚承元帝陪她用晚膳,饭后母子二人夜话,太后提起白日事情,眉眼间可见愉悦。 “哀家闻十六从小体弱,只想着他做个富贵闲人,今日栖兰寺一行,他处处有条理,事事妥帖,那么多人也协调的好,没生出乱子,是个可用的。” 承元帝也舒缓了神色,“之前十六也处理过好些事情,有些做的好,有些还是差了火候。”他指太子在谯城赈灾时闹出的乱子。那时是十六皇子负责后勤。 念及太子,承元帝眉头又微微蹙拢,浮现哀色。 太后端起茶呷了一口,道:“如今你把昌哥儿那孩子带身边教导,愿不步他父亲后尘。” 顾昌是已故太子和太子妃的长子,虚岁十四,肖似太子,承元帝对他很是怜惜。 “不会的。”承元帝语气有些急,见太后看过来,承元帝缓了缓,“昌哥儿秉性纯良,十分贴心。” 太后默了。 宫里夸人聪慧,不一定是好话,骂人笨,也一定是坏话,要结合当时情景去揣摩。 但此刻承元帝夸顾昌秉性纯良,贴心。可见是真喜欢顾昌,这其中有没有因为太子的移情缘故就不得而知了。 殿内的炉香袅袅,热意微醺,承元帝见天色晚了,欲起身告退,却听太后道:“既然老七都分封了,其他成年皇子也分封出去罢。” 太后看着承元帝的眼睛,主动替承元帝找补:“从前你说皇子们经不住事,分封出去管理不好一地。如今连十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