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节(1 / 1)
(' 阮瑶原本就不是过来当观世音的,她本意只是从许妃嘴里印证猜想,并且让未来赵弘见到她时,这人能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说清楚也就是了。 至于治好她以后再讨公道,阮瑶从未想过。 何为公道? 这诺大的宫廷,呆久了便知道,公道不过是帝王一言便可,王法也就是王家的法。 冲着旁人能求,但是冲着帝王,这些是求不来的。 阮瑶从一开始就没想过拽着许妃去对峙,只需要让许妃说清楚讲明白,能让自家殿下听个通透也就够了。 至于其他,只有夺了权柄才能去想。 王权之下,公道只存在于权势所在之地。 想清楚了这些,许多事情也就看得开扩了。 于是,阮女官弯起嘴角,声音轻软:“劳烦顾大人,还请暂时不要对殿下言明,我自会回禀。” 顾鹤轩自是应下。 随后,阮瑶便要离开。 可她刚一转身,便听着身后传来刺耳尖叫:“你不能走,不能走!这宫里好黑,好冷,姐姐你说过不会丢了我的,我不要陛下了,真的不要了……” 夏儿不知原委,听得有些动容。 可阮瑶却未回头,只是用轻而又轻的声音道:“做了恶事,未曾歉疚,却还要用这等虚情假意粉饰太平,也不知道在骗谁,谎话说多了,怕是自己都信了。” 夏儿眨眨眼,很快便想到许妃想要的是被她自己坑害死的人,于是,刚刚的那点同情瞬间消失。 小姑娘还在心里告诫自己,宫廷深深,自己跟在阮姐姐身边,这种胡乱泼洒的同情心万万要不得,以后可不能这般,回去要自己罚自己少吃一顿长记性。 阮瑶并不知道这姑娘的心思,同样,她也没有阻止许妃发癫。 只管叫过了在外面等候的如儿,低声道:“这些日子你尽心些,我要她好好活着。” 如儿乖巧应声:“是。” 阮瑶的声音放得更轻,好似风一吹就能散开似的:“过些日子,怕是宫里会有些风声,你要盯紧门户,切莫让她知晓。” 如儿并不知道会有什么风声,也没问,只管应下就是了。 等过了两日,如儿终于知道为何阮女官不让风声传进来了。 急报入京,赵昆身死,反叛贼人尽数伏诛。 此事在朝野内外引起震荡,却又很快平息下去。 谁都想要撇清关系,无论是心里愤恨还是庆幸,都不敢表露出来。 赵弘早就知道消息,想必他的父皇也知道。 但是若是见了面,少不得也要做出悲戚之色,似乎只要人一死,生前做的恶事都能被原谅似的。 赵弘懒得做那些戏码,索性就称病,缩在了东明宫不出去,每天关起门来和阮瑶下棋吹笛。 而阮女官也由着他,日子倒是难得的松快了起来。 这天阮瑶正准备让人去找如儿问问许妃近况,却瞧见季大匆匆而来。 看到阮瑶,季统领脚步停顿,行了一礼:“阮女官。” 阮瑶笑着回礼,没说什么,便想要侧身让出路来让他进门。 不过在那之前,季大先说了句:“今日属下来是有喜事。” 阮瑶笑问:“不知何事?” 季大恭声道:“因着如今朝野内外平定,一切安排,故而不日将重启殿试。” 而阮家大郎,便在殿试之列。 重启殿试, 绝对算得上是大喜事。 不单单是对各位考生,对官吏和百姓也是如此。 之前殿试拖后的原因虽从未言明,但是明眼人都知晓,与赵昆反叛有关联。 不单单是因为此时关乎朝廷社稷, 还因为一人叛乱, 牵扯出来的官吏不计其数。 而入京科举的学子们大多会给自己找个老师, 拜个门厅,甚至有些在会试登榜之后就被捉走当女婿的。 赵昆向来长袖善舞, 朝野上下与他交好的官吏不知凡几。 在清算他们的时候, 难免会带到门生故吏。 那些早早给自己找靠山的考生自然也会有些牵扯其中。 如今赵昆之事平定,孔陆大人班师回朝,朝野内外也大力肃清,那么重启科考便是个讯号。 标志着清洗终结, 众人不必再惶惶不可终日。 于是, 本该是紧张非常的殿试反倒成了喜事, 甚至还有些人家在家里放了鞭炮,好似提前过年了一般。 而对阮瑶来说,欢喜不欢喜倒是其次, 紧张却是真的。 不仅是他, 赵弘也在想着这事儿。 殿试, 科举的最后一个关隘,自然不能等闲视之。 即使现在他和瑶瑶两情相悦,但如果仅仅靠着东明宫来给阮家抬身价,怕是会招来非议。 自古以来,外戚都是伴随着富贵和诟病的。 赵弘自然有心对自家瑶瑶的家人好些,可若是想要名正 ', ' ')(' 言顺,还是得有个功名, 得个官身,才好为以后铺路。 阮唐这次应试便显得至关重要。 故而在殿试这天,赵弘哪儿都没去,而是留在了东明宫中,和阮瑶一同盘腿坐在软榻上,面前的矮桌上摆着棋盘。 这棋盘是太子殿下珍藏多年的,用的是上好的木头,制作也是格外用心,最难得的是用的黑白棋子,皆是精心挑选的玉石。 举起来,对着阳光瞧,甚至能看到里面有精细的雕刻。 虽说不是贡品,却也胜在名贵精巧。 偏偏如此好的棋盘,如此好的棋子,这会儿却碰上了两个心不在焉的人。 阮瑶心里记挂着阮家大郎,今天是能决定自家哥哥前途命运的大日子。 虽然她看上去下棋认真,可实际上心思早就飞了。 一直想着,哥哥顺不顺利?面圣紧不紧张? 虽然早早就让人去守着等消息,前两天也出宫见过哥哥,但是好似送人去高考的家属,即使心里对自家哥哥的学识很有信心,可阮瑶还是有些紧张。 而在紧张的时候,难免会想到一些平常根本想不到的事情。 赵弘就听着自家瑶瑶一遍遍的重复:“不知道哥哥准备的如何,来时候的马车稳妥不稳妥,面圣的时候紧张不紧张。” 赵弘不由得宽慰道:“瑶瑶放心吧,大哥气度非凡,想来定然是学富五车的状元之才,而赶考送行的马车是我亲口叮嘱的,遣了亲卫去赶车,不会出岔子的。” 阮瑶对这些自然是心知肚明,甚至很多事情还是她经手办的。 但紧张还是紧张,并不会因为准备充足的有所缓解。 而且往往是旁观者比当事人还要上心。 这会儿的阮女官总算明白为什么会有“皇上不急太监急”一说了。 可是很快,她就看向了赵弘:“你叫甚大哥?” 大殿下理直气壮:“自然是随着你叫的。” 阮瑶想说,这便改口,未免早了些。 但是思及自家殿下在探明心迹后越发结实的脸皮,阮女官也就不说了。 随他叫去,左右也不会让外人知晓,倒也无妨。 自己还是他奶奶的亲孙女呢…… 而赵弘的话虽然解了他的些许担忧,但还是没能把注意力挪到棋盘上,简简单单的五子棋,因着不走心,落子的时候难免少了些思考。 很快,便是破绽百出。 赵弘低头看了看,便知道他落下一子,便能赢了这盘。 可是下棋从不让人的大殿下却是不动声色的把拿着的黑子放到了个匪夷所思的地方,硬生生将大好局面断送,几乎是明晃晃的把胜利送到阮瑶手上。 偏偏阮女官像是没见到似的,白子落下时,又断送好局。 赵弘见状,笑了笑,不动声色,又假装没瞧见似的,随便下了一子,嘴里道:“你若心里记挂,放榜那天我随你一同出宫瞧瞧。” 阮瑶抬头看他,一双眼睛清澈透亮:“你这些天折子多,免得折腾,我自己去便是了。” 每天都忙碌到深夜的大殿下面不改色:“不妨事,已经少了许多。” 大不了就把折子留下来给那小傻子看,只要答应了出宫能给他带吃食,不怕他不答应。 没想到,阮瑶想了想,还是摇头:“如今不比往常,朝野上下都盯着你瞧,若是你去看榜,怕是又要横生枝节,免不得会有人说你私下拉拢新科进士。” 赵弘嘴角微翘,声音淡淡:“我不怕人说,自己去瞧自己的家里人,旁人能说什么?” 阮瑶瞟了他一眼,却不再劝,只是笑起来。 大殿下也不下棋了,只管伸手勾她的指尖,轻声问道:“笑什么?” 阮瑶也不瞒着,坦然道:“之前太后娘娘与我说,以后和你相处,要多劝劝,多为你考虑些。” 赵弘听了这话,就知道江太后在教她为后之道。 算起来,这该是喜事。 不但说明江太后对阮瑶毫无保留,还证明江太后已然旗帜鲜明的站到了自己这边。 可是赵弘还是缓声道:“我身边为我谏言的不少,瑶瑶莫不是要抢了他们的差事?” 说完,还想劝劝,让自家瑶瑶不要想那么多。 ', ' ')